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校朱由检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精修版》,由网络作家“柿子有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主角朱由校朱由检,是小说写手“柿子有毒”所写。精彩内容:在汁水刚倒进去后不久,便突然裂开。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都接连宣告失败。不过没关系,朱由校准备的模具足有二十多个!当连续裂了十三个模具后。或许是液体合金的温度下降了些许,又或是第十四个模具的壳子更厚一些,总之,这个泥模扛住了内部的高温,并没有崩裂的迹象。工匠们继续向剩下的泥模中浇铸,而朱由校和徐光启,则是把目光停在了......
《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精修版》精彩片段
徐光启把那锰土拿在手里,左右掂量了一阵:“陛下,这不就是块黑彩土么?”
作为一个文人,特别是精通百科的文人,能够作为颜料使用的锰土他并不稀奇,所以更加想不通朱由校为何如此兴奋。
朱由校走到那铁匠炉边,指着徐光启手里的锰土道:“徐师傅,昨天朕可是说过,这东西里面有一种前所未知的金属!”
“一旦提炼出来,将其加入铁料中,足以让寻常钢铁变的更加坚硬无比,就连百炼精钢都能用它来进行削切!”
这话昨天他确实说过,只不过徐光启并没放在心上。
如今见朱由校再一次重申,徐光启不得不重视起来。
“陛下说的都是真的?”
朱由校点头肯定:“比真金还真!有了这东西,以后对铁器的加工 ,便多了一种方式!”
徐光启直接喊停了其余工匠,开始准备坩锅等一应器具。
单单这点儿锰土是远远不够的,又让魏忠贤派人去工部再取。
炉子经过一天一夜的烘烤,其中有瑕疵的位置也经过了修补,现在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石墨制成的坩锅放在炉口,徐光启亲自把猛土投入进去。
两个工匠合力拉动风箱,炉子里的火舌瞬间窜出来一尺多高,将整个坩锅包裹在内。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那钳锅底部便被烧成了红色,锅内的锰土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其中的一部分杂质,在高温下开始燃烧。
此刻的炉子还是敞口的,但在徐光启往坩锅里加了两块铁锭后,就让人把重达数百斤的罩子吊起来盖了上去。
风箱呼呼的拉着,随着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周围的温度也变的逐渐暖和起来。
工匠们点燃了线香用以计时。
趁着这个空当,朱由校带人做出了钻刀的模具。
等两柱香燃尽后,徐光启才让人重新将炉罩吊起。
轰!
一条火龙随着炉罩腾空而起,刹那间又缩回炉中。
透过火焰,坩锅中的锰土和铁水皆已熔化成了红彤彤的汁水。
工匠们上前,用炒钢法对这些汁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便将铁水中的含炭量调整到合适的比例。
这一步,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只能凭借工匠们精湛的经验来衡量。
直到完成这些后,朱由校才命令道。
“浇铸!”
“是!”
炒钢的匠人退下,另外四名工匠上前,用大号的铁钳夹起坩锅,合力将之从炉中取出,倒入钻刀模具中。
“啪!”
因为准备不充分,第一个模具在汁水刚倒进去后不久,便突然裂开。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都接连宣告失败。
不过没关系,朱由校准备的模具足有二十多个!
当连续裂了十三个模具后。
或许是液体合金的温度下降了些许,又或是第十四个模具的壳子更厚一些,总之,这个泥模扛住了内部的高温,并没有崩裂的迹象。
工匠们继续向剩下的泥模中浇铸,而朱由校和徐光启,则是把目光停在了这第十四个泥模上。
从裸露在外面的多余部分能够清晰的看到,液体合金的颜色在快速的变化着,从红色,到灰色,再到黑色。
或许是感觉差不多了,徐光启连同模具带里面的胚子一起丢进了提前准备好的菜籽油中。
油淬相比水淬,更加温和,应力更小,给器胚带来的变形和开裂风险更小。
面对这些人的反应,朱由校火了。
他原本是想把这些人全都一刀砍了的,怎奈何人数实在太多!
前来参加朝会的,约有300人左右,可跳出来弹劾魏忠贤的官员竟然达到了一半!
他不是朱元璋,没有砍得人头滚滚的资本。
所以才不得不退后一步,让这些官员拿钱买命。
却不想,这帮家伙那沽名取义的毛病又犯了!
杀是万万不能杀的。
那样反而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这帮子文官,别的本事没有,拿命换名声的能耐天下第一!
真杀了他们,反而给他们留下一个不惧皇权,冒死进谏的美名,到了那时,什么贪污受贿、为官无能,都会被文人们给忽略掉!
而自己,则会成为世人眼中的暴君。
他不在乎变成暴君,但前提是得拿到实质性的好处再背锅。
这些人在自己的名单上早就是死人了,怎么弄死他们,也有了预案,没必要在这会儿和他们计较。
朱由校面色阴冷的走下台阶,来到那吏部右侍郎毛宋光的身前。
“你,当真愿用全家五十四口性命,换魏忠贤伏诛?”
毛宋光斩钉截铁的答道:“臣,绝不食言!”
朱由校点了点头:“杀了那条老狗也不是不行,朕也不要你全家人的性命,只要你替朕解决了九边军士的军费粮饷即可。”
“你,能否做到?”
毛宋光哑然。
让他吹牛逼可以,把牛逼吹炸都行。
可那几十万大军的军费,他哪里搞的出来?
像魏忠贤一样,去南方收商税?
呵呵.........
他要是敢应了这差事,绝对连紫禁城都出不去,就会被此时和他一起跪下来的那些官员给生撕了!
你得名声,断我家财路,想啥呢?
朱由校又看向其他人,重申了一遍刚刚的问题。
“你们,谁能替朕筹出每年八百万两的军费!”
“站出来,但凡有一人,朕现在便砍了魏忠贤的脑袋!”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缩起了脖子。
这不是吹个牛逼就能行的!
若是真应下来,却办不到,他们的名声可就全臭了。
朱由校不屑的笑了。
“怎么,没人敢站出来?”
“一群无能之辈!”
“你等筹不出军费,反要朕杀了能筹出军费的魏忠贤!”
“是想待到九军将士无粮可吃,无衣可穿之时,任由那蒙古骑兵,和女真鞑子屠戮中原吗!”
“那尔等与国贼何异!”
“朕再说一次,朕要的是能办事的人,而不是只会耍嘴炮的废物!”
“来人,把这些人拖去吏部,立刻选地赴任,朕不想再看到他们!”
“是!”
田尔耕一声大喝,顿时便带着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了上来。
任凭那些官员再如何挣扎,依然被像小鸡崽子一样拎了出去。
此时剩下的官员,除去依附于魏忠贤的之外,便只剩下一些中立派了。
正常来说,他们应该为此感到幸灾乐祸,毕竟空出来这么多的官职,他们都有机会再进一步。
但事实却是,剩下的这些人无不胆战心惊!
好大的手笔!
直接换掉了近半的京官!
要知道这些官员多半在六部身居要职,可现在却被皇帝的一句话,给赶到了那鸟不拉屎的山陕两地!
谁不知道那里已经连续数年遭灾了?
这一去,天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保不齐半道上都得被流民给劫了,男的直接杀了吃肉,女的先那啥再杀了吃肉?
处理完了这些官员,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朱由校走回椅子上坐下,静静的看着这些人。
他恨不得将所有的官员全都换掉,甚至连魏忠贤也办了,但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若真的这么做了,这些家伙真敢联合起来,先把自己这个皇帝给办了!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也不是没发生过。
半晌后,魏忠贤打破了平静,开口询问道。
“皇爷,空缺出来的这些职位该如何安置?”
朱由校斜视了他一眼:“你有想法?”
“老奴不敢!”
魏忠贤连忙跪了下去。
若是往日,他会很兴奋,因为这些职位又能给他带来大群的官员投靠。
可是现在,他怂了。
参加朝会的官员,剩下的七成都是他的人。
若再把这些空缺掌握在自己手上,那这大明真就成了他的一言堂!
他是奸,不是傻!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不枉自己这些天对他的敲打。
这条老狗,还能用。
“暂时先从本部官员中遴选代理。”
“待明年开春时,加设一场恩科,再确定最终人选!”
魏忠贤拱手称是。
又停了片刻,见无人出来奏事,朱由校便大手一挥。
“今日议政到此为止,都散了吧!”
说完,转身径直离开了皇极门。
百官见状连忙行礼恭送,直到朱由校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后,所有人才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尼玛,今天的皇帝,简直是洪武老祖附体了!
那眼神,那语气,还有那手段,简直和从前判若两人!
这一刻没人再去质疑,眼前的皇帝,绝对是被洪武老祖给调教过了!
“千岁,咱们.......”
施凤来走到魏忠贤跟前,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刚说了一半,魏忠贤便猛的一巴掌抽了过去。
“pia.......”
施凤来很懵!
却见魏忠贤怒视着他道:“打今儿起,谁再敢称咱家为千岁,咱家撕了他的嘴!”
“还有,生词的事情,也都给咱家停了!”
“想想崔呈秀,不想死的都给咱家安稳一些,差事上面用心一些!”
“谁要是捅了篓子,也别来找咱家求情,找个清静的地方,挖个坑给自己活埋了去!”
“哼!”
一顿臭骂之后,魏忠贤也拂袖离去,留下在场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脸茫然。
这大明,变天了啊!
当天晚上,一支庞大的车队便从紫禁城出发,向南去了。
魏忠贤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凑出了整整三百万两白银!
为了押送这些银子,东厂出动了上千番子,还从京营调了五百火铳手随行。
接下来的日子,朱由校依然没有上朝的打算,整天坐在乾清宫里翻阅奏折,或是让人送来各种文献。
这种时候,写写画画是免不了的,但毛笔这东西他实在用不来,便带着几个太监来到了工部。
工部尚书吴淳夫得到消息后,连忙带人迎了出来。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工部门口,齐刷刷跪倒了一地,不管是有事的,还是没事的,几乎都被吴淳夫给薅了过来。
他不知皇帝突然驾临是为了什么,只希望不是来找麻烦的。
“免礼,该干嘛干嘛去!”
“弄这么大的阵仗做什么?再有下次,朕革了你的职!”
朱由校对这货弄出来的场面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工匠,就该有工匠的精神。
不管天塌还是地陷,手上的工件才是最重要的!
最起码,以前他做设计师的时候就是这样,在他画图时,哪怕是上级过来巡视,他都敢怼上两句。
“一边儿玩蛋去,别耽误我画图!”
吴淳夫闻言,连忙驱散了无干人等,前面引路,带着朱由校来到了工部大堂。
“朕这次过来,是有些东西需要工部派人弄出来。”
一入大堂,朱由校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目的。
他需要铅笔!
毛笔是中华瑰宝,书法的灵魂。
但他却更喜欢铅笔,随写,随画,而且还能节省纸张。
将自己对于铅笔的要求一一讲给吴淳夫后,便坐在桌边,喝起了茶水。
皇帝的要求,吴淳夫哪里敢有半分耽搁,立刻就召集了大量匠人开始琢磨铅笔该如何制作。
朱由校只是描述了一下铅笔的外形和功能,对于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却不懂。
但工部是什么地方?
这里的匠人,虽然不是满大明最顶级的,却是涉及专业最多的!
铁匠、木匠、泥匠、银匠等等,只要叫的上名目的,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
吴淳夫叫来了大量的匠人,将朱由校的要求复述了一遍,剩下的事情,便由这些匠人自由发挥了。
而些匠人也不负所望,很快便开始商议起来。
“陛下要的是能够在纸上留下黑色痕迹的新式笔,笔芯可以用石墨或是炭粉来做。”
“不行,只用石墨或是炭粉的话,塑形太难了。”
“那就加一些可以粘结的东西进去,树胶、鱼胶、或是别的什么。”
“胶不行,会包住石墨,让它变的画不出线条来。”
“那就用粘土,和石墨粉混在一起,先加水塑形,然后再送窑里烧制干结。”
“...........”
华夏的工匠,向来不缺少探索的精神。
特别是在朱由校点明了方向之后,他们只是片刻时间,便已确定了初步方案。
一根圆柱形的木棍,从中间剖成两半,这一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剩下的就是,石墨粉和粘土的配比。
既要保证做出来的铅芯有足够的硬度,还要保证能够书写流畅,这是一个问题。
粘土加多了,铅芯便太硬,写在纸上留不下笔迹。
粘土加少了,笔迹是有了,但是铅芯会太软,吃不上力,稍稍一摁,便会断掉。
材料是不缺的,在吴淳夫的大印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库房都无条件支持。
一群工匠分成了数个小组,按照不同的比例方案,分头行事。
不到一个时辰,五支样笔便送到了朱由校面前。
样笔长约七寸,粗细是按照他的要求制作的,很合适。
笔杆是松木的,还散发着松油的清香。
唯一不同的就是里面夹着的笔芯,石墨含量有所区别。
拿起一支,用刀子削出尖来,随意的在纸上划了一道。
清晰的线条,留落纸上,美中不足的是铅芯有些硬涩,手感不是那么的流畅。
换上一支,同样的力气,线条浅了一些,更硬涩了。
等五支全都试了一遍后,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笔,完全可以按照后世的那种方法来进行区分,比如,1H,2B之类的。
遗憾的是,没有橡皮可以用。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握着铅笔,他仿佛又回到了穿越之前的岗位上,坐在桌前不停的写画着。
那是一幅图纸。
穿越之前,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图纸,95式自动步枪的改良图纸。
从昨天刚穿越过来到现在,他始终都对此念念不忘。
这样的枪械,以大明的科技水平还造不出来,但并不妨碍他画下来,先放在那里。
以后,早晚会有用的上的那天。
吴淳夫站在旁边,好奇的看了一眼图上的东西。
密密麻麻的线条,一个个的阿拉伯数字,旁边还有许多不认识的符号。
他很懵,作为一个工部尚书,他竟然完全看不懂。
难道,传说都是真的?
皇帝之所以假死还生,是被洪武老祖叫去传授技艺了?
就比如,眼前的这张图?
可此时朱由校却又皱起了眉头,尺子不行!
大明的尺子分三种,营造尺、量地尺和裁衣尺。
即使是这三种尺子的长度都不尽相同,就比如,营造尺是32厘米,裁衣尺是34厘米,量地尺介于二者之间,是32.7厘米。
可无论是哪一种尺子,最小刻度也只有百分之一。
就拿营造尺来说,上面的最小刻度是一分,也就是0.32厘米。
这样的单位,放在精细的枪械上,显然是不够用的。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进来通禀,说是田尔耕求见。
朱由校想了想,便把只画出一部分的图纸收进了怀里
将画到一半的图纸收进怀里,向工匠们又下了个重制尺子的命令后,就起身离开了工部。
田尔耕求见,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既然是重要的事情,在工部里讲显然是有些不太方便的。
乾清宫。
田尔耕指挥着一众锦衣卫,将整箱整箱的卷宗摆在了朱由校的面前。
“启禀陛下,您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箱子里装的,全是关于满朝文武的一些资料。
谁家有几亩田,宅几间,养了多少小妾,有多少存银等等。
甚至,还详细到何年何月,从何人手中收受了多少银两,事无巨细,应有尽有!
朱由校很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东西。
“来人,通知下去,明日皇极门外听政!”
“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