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岁上小学,是一九西八年在上海杨浦区民国第二十区中心小学读书,解放后改名为杨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后来又改成平凉中学,现在学校己拆除了成了商品房开发了,我和姐姐及几个妹妹都是在这所学校读的小学。
学校有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里面有大礼堂;教室;实验室,还有地下室防空洞。
外面有一个大操场和游泳池。
当时国民党在上海二六轰炸杨树浦发电厂,警报器一响我们 学生就通通躲藏到防空洞地下室里边去了。
在游泳池里我还惊险了一次。
我记得是到游泳池和同学去捞东西,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把我吓坏了,幸亏池水浅才没有出事。
当时姐姐也在这个小学读书,同学找来了姐姐,姐姐把我送到了家里。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金宝一起到广信码头去玩耍,一不小心掉进了黄浦江里,幸亏有水泥台阶才没有出大事,人变成了落汤鸡了。
这件事我自己倒忘记得一干二净,倒是大妹妹给我记得清清楚楚。
学校的操场是我们做早操,做游戏和跳集体舞开荧火晚会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
每到节日老师都要小朋友回家拿劈柴,晚上带到学校里开荧火晚会,大家围成一个圈中间烟火冲天,外面传手帕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一个夜晚。
我记得有一次过六一儿童节,学校在三楼大礼堂开联欢晚会,我们班跳了一个舞蹈叫“采茶扑蝶”我还是其中之一呢,后来还有一个舞蹈叫“红军舞”我也参加了演出。
记得五年级要升六年级的时候,妈妈跑到学校求老师叫我留一级,讲小人小身体勿好怕伊吃不消,就这样小学我就读了七年。
班主任老师叫费复琴是个女的,经常到家里进行家访,她跟妈妈很谈得来。
妈妈和阿婆都是天主教徒,每个星期天都要到天主教堂去做弥撒,早晨一早王家姆妈陈先生就到家里来叫,还不让吃早饭说等到了教堂要领圣体。
从弄堂后门周家牌路走到石狮子天主教堂大约要走二十几分钟,阿婆小脚就要走半个多小时。
每个星期五不能吃肉,因为这一天是耶穌的受苦受难日。
特别是一到放暑假还要把我和姐姐妹妹送到教堂读圣经,不让回家在那里吃住学习圣经和做弥撒的程序叫做避静。
进教堂前先要用手沾圣水再划十字,然后才能坐到椅子上,还要神父那里去办神功,讲自己一星期来做了哪些不好的事,请求上帝的宽恕。
那时入少先队是不让信教的,所以只好骗学校说没有信教。
就这样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六一儿童节前夕,在班主任俆闻鹤老师的推荐下我成了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员,而且还当上了小队长。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那时候家里有一辆24吋的脚踏车,爸爸带着我到广信路码头学车,有一次爸爸在后面扶着放开了手叫我朝前踏,车快要骑到马路上去了我又不会转弯,一害怕刹车人就摔倒在地上,漆盖上蹭掉了一块皮流了不少血,就这样我终于学会了骑脚踏车。
溜冰我也是在爸爸的带领下学会的,为此爸爸还给我买了一双进口的溜冰鞋,上面有USA的字母令弄堂里的小孩子羡慕不己,爸爸还带我去上海的大陆溜冰场溜冰,溜冰场是打蜡地板,许多人朝一个方向溜,还有几个教练嘴巴里吹着哨子来回滑,看见有人滑倒就上去把他扶起来,我每次溜冰都是一身汗。
溜完冰爸爸就带我去吃正广和汽水和冰淇凌,我最喜欢吃三色奶油冰淇凌,每一次爸爸都是给我买大冰砖吃。
爸爸非常喜欢体育活动是工厂足球队的守门员,我看过一张他们球队的照片,爸爸穿着运动衫手里拿着足球半蹲坐在第一排样子特别帅。
爸爸还带我去看他们打网球,我在旁边一边喝汽水一边看他们打球。
放暑假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看电影;游泳;在弄堂里跟小朋友打玻璃弹子;白相香烟牌子:顶銅;滚铁箍轳圈等等。
有时候大人还带我们到亲戚朋友家去玩,像长发里寄娘家;渭南路寄爹家;唐山路爷叔家;上海大姨妈家等。
大部分家里都有西五个小孩,大小都和我们差不多大,只要凑在一起就闹翻天了。
特别是在唐山路爷叔家,他们家开了一家木材行还有一个仓库,所以只要去他们家我们就会玩捉迷藏。
木头缝里;三格板底下,凡是能藏身的地方都有我们的身影,爷叔家女孩子多,我们一去她们也特别疯,一首玩到天黑我们才回家。
而到上海大姨妈家去则又是另一种情况。
我大姨妈家只有一个儿子比我们大十几岁,表哥叫曹永源解放前毕业于上海市交通大学,学文相当好,在他们家里就有一张他戴博士帽的照片。
他们家里有很多书,有围棋;象棋;还有一些智力开发的玩具。
特别是那些智力玩具象解九连环圈什么的我们都不会弄,可是一到他手里九个环一会儿就解了下来,真是令人费解。
凡是书上不懂的题目他都会耐心的告诉我们,我们对他既尊敬又羡慕,爸爸妈妈经常跟我们说要向永源阿哥学习。
我们家里卫生间里有一个用水磨石砌的洗澡池,这在我们的弄堂里恐怕也就是我们一家有。
它长方形的长有一米六七宽有八十公分,里面还有几个台阶可以坐人,是用一个小锅炉代烧的。
平常妈妈总是留一些木柴;纸板等可以烧的东西,大约一个多月会烧一次大浴水,这一天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日子。
这天从早上开始爸爸就准备放水生炉子烧水,炉子有两根管子和水池相通,炉子点火以后上面一根热水就流入水池,下面一根水池的水就流进锅炉,水就这样循环加热了,一池水大约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烧好。
妈妈开始给家里的亲朋好友联系,叫他们到家里来洗澡,还要准备一些点心和水果。
像上海大姨妈;常发里寄娘家;唐山路寄娘家;渭南路寄爹等几乎每家都要来三西个人,当然小孩子是少不了的了,所以这一天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
我爸爸因为工作是外勤,所以经常出门在外,我记得先是在内蒙古的包头。
察哈尔,绥远,后来又和天津的郭家爷叔一起在天津的办事处工作,每年也都回家探亲,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带来我们喜欢吃的东西,有栗羊糕,空心的干红枣等。
家里的里里外外都靠我妈妈一个人照料。
当时家里除了我们几个小孩子以外还有妈妈的姪女,我们都叫她大姐姐,还有一个外婆,妈妈真的很不容易,爸爸后来也回到了上海在一个私人企业当职员。
五五年七月小学毕业,那时候我十三岁,结束了愉快的童年学习生活。
小说《漫步人生旅途》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