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日子过得平淡,但周谦内心却隐约有一份喜悦的感觉,似乎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早晨上班的路上,周谦己经在路上背诵了一遍《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周谦隐约觉得有一些了解,但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期望忙完这一天之后,晚上可以有时间静静地研读这部他十分喜欢的经典。
这一天工作比较多,周谦忙得有些不可开交,加班到晚上8点钟才忙完,然后在楼下吃了一份西红柿鸡蛋面,再往家赶。
到家之后,周谦也觉得有些疲惫,先洗了个热水澡,然后简单整理家里的卫生,差不多也快10点了。
周谦坐在书桌上,拿起一本他翻阅很多次的《道德经》,开始静静地品味。
周谦觉得,第一章是《道德经》极其重要的,其中隐藏了去打开万物奥妙的大门。
不过周谦还是觉得难以运用。
不知不觉来到了10:30,周谦收拾好书本,然后上床睡觉。
1不知不觉,周谦眼前又是一片白雾茫茫的样子。
沿着小路往前走,果然白衣老者倒骑青牛,停在一棵杨柳树下。
周谦心中一喜,快步上前,拱手作揖道:“老先生!
我想请教如何学习 《道德经》。”
老者道:“哈哈,那你想问什么呢?”
“我想问,道是什么?”
周谦问道。
“那你觉得道是什么?”
周谦说道:“我觉得道是指本体。”
“那本体是什么?”
周谦说:“本体是指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
“那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
“这我也还不清楚,可能是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我也说不出来。”
周谦回答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便是理解道与万物关系的关键。
你可以首译这句话吗?”
老者说道。
周谦说:“我可以试试看,我的理解是,道是可以被描述的,但对于道的描述却并非是恒常之道。
事物也是可以被命名的,但描述事物的名称却并非是事物本身。”
“好的,我看你应该认同,‘道’是可以被描述的。”
老者问道。
“是的,如果‘道’不能被描述,也就不会存在《道德经》了。”
“很好。
‘道’这个字,是不是一个‘名’?”
老者问道。
周谦回答:“是的,‘道’这个字代表的,是本体、存在、规律。”
“我们可以将本源的存在,命名为‘道’,但你能通过‘道’这个字理解本源的存在吗?”
老者问道。
“不能,所以我才有此疑惑,要如何悟道。”
周谦回答道。
“同样的,你刚刚所说的本体、存在、规律,也是一种‘名’,而这个名并不能帮助你去准确地认知名所想要代指或描述的对象。
即便你通读整本《道德经》,你可以用这五千字去理解什么是‘道’所指的对象吗?”
老者问道。
“不能,我己读《道德经》许多遍,也看了多位的注释,并没有理解。”
周谦谦虚地回答道。
老者说:“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你并不能仅仅通过文字的描述,去理解文字所指的对象。
哪怕人类社会发展到2024年,你依旧不能通过这所有的文献著作,去完整准确地理解‘道’这个字所指的对象。”
“那我要怎么认识‘道’呢?”
周谦问。
老者说:“不用着急,我这样说,只是为了让你了解,我们可以学习《道德经》,但不能执着于其中的文字,更不必说其他的著作。
这本经典是给你指出了悟道的方向,但‘道’不是其中的文字,也不能通过文字来理解‘道’,我们是要去首接体悟那个不能用文字来准确描述的对象。”
“这样来说,《道德经》的许多版本,其实也不重要,对吗?”
周谦问道。
“当你知晓,你真正要体悟的是不可名状的道体时,版本也就不重要了。
因为不是去理解不同版本的文字,而是首接去体悟道体。”
老者回答。
“那我要怎么来体悟道体呢?”
周谦问道。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再跟你讲解‘名’的概念。”
2“这个‘名’字有什么内涵吗?”
周谦问道。
老者反问:“‘名’是哪里来的呢?”
“自然是人所命名而来的。”
周谦自信地回答。
“那‘名可名,非常名’,其中有几个‘名’?”
老者问道。
周谦停顿思考了一下,说:“其中是有三个‘名’这样的字,第一个名是名词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第三个名是指名称所指的存在本身。”
“不错,看来你的确对《道德经》有一些领悟。”
老者微笑,然后接着说道:“这其中也就有三个对象存在。
第一个,是想要给事物命名的你,你以认知的主体而存在。
第二个,是被命名的对象,它以客体而存在。
第三个,是你意识中对该事物的认知。”
“了解,说到‘名’,就有了三个对象,命名的主体,被命名的客体,以及主体意识中的客体。”
“那我想问你,常名是什么样子的?”
老者问。
“好像很难描述,比如世界上的人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变化的事物很难认知和描述。”
“既然一切都在变化,那你要如何来认识这种变化呢?”
老者问。
周谦说:“我想了一下,似乎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去认识不变的规律;第二个,是去认识当下临时的存在。”
老者说:“不错,如果一切都在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变化的规律,这样便能以规律来指导我们把握变化的事物。
这样对于当下临时的存在,我们也能从规律来看待事物的发展。”
“那有什么规律是我可以学习的吗?”
周谦赶紧问道。
老者说:“关于‘名’正有一个重要的规律,也就是你所认知的,都是你意识中存在。”
“不知这个要怎么理解?”
周谦问道。
老者说:“我们刚刚说到,‘名’其实是有三个概念,主体,客体,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认知。
你能否不依赖于你的意识,来认知某个客体呢?”
“不能,如果没有我的意识,客体应该是不能被命名的。”
周谦回答道。
“所以我想跟你强调的,就是你对于万物的认知,都是存在于你的意识之中,而不是独立于你的客观存在。”
“我有些看法,比如我旁边这棵柳树,它难道不是单独客观地存在的吗?”
周谦问道。
“假如柳树能独立于你而存在,请问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者问道。
“它应该就是这样,有合抱这么粗,树枝飘动,树叶碧绿。”
周谦回答。
老者问:“你是不是发现,你还是需要通过你的感知来描述它?
你所描述的都是你意识中的存在?”
周谦回答:“的确是,我需要借助我的感知来描述它。”
“至于说它是不是能独立于你而客观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之后再探讨。
不过今天我想强调的,就是你所能认知的,都是你意识中的存在。”
老者说道。
“好的,我现在能接受‘名’所指的三个存在的概念了。”
周谦回答。
周谦再问:“既然可道的‘道’非常道,可名的‘名’非常名,那我要怎么来认知呢?”
3老者说:“刚刚我们说了,你所认知的是你意识中的存在。
如果没有你的意识参与,你觉得天地万物是怎么样的呢?”
周谦思考片刻,回答说:“如果没有我的感官参与,天地万物似乎是无法描述的样子。”
“这种无法描述的样子,正是一种‘无’,即无法名状的存在。
故曰:‘无,名天地之始’。”
老者说道。
“那这种‘无’,我要怎么来体会呢?”
周谦问道。
老者说:“因为没有你的感官参与,其实是不能体会的。
但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试着来体会它。
假如你可以乘坐时空穿梭机,可以让你回到出生之前,那时候不存在一个你,也没有你的感官,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周谦说:“那时候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模样可言,否则就矛盾了。”
老者说:“是的,没有你,没有你的感官参与,现实就是没有形象可言的,没有画面,没有声音,也没有感受,它正是一种特别的‘无’。
这种‘无’,并非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现实没有显现的存在状态。”
周谦问道:“那这种‘无’就是本体吗?”
老者说:“如果说,无是本体,那当下的有是什么呢?
应该说,‘无’是本体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另一种存在状态则是‘有’。
故曰,‘有’名万物之母。”
周谦说道:“这样说我了解了,当我感官没有参与时,现实是‘无’的存在状态;当我感官参与时,现实是‘有’的存在状态。
因为我在感知,也就产生了所感知的万事万物。”
老者说:“很好,你己经有些领悟到无和有的精髓了。
这样你不再是执着于有,而是能够从无来看有。
时常让自己回到无,可以看到无中生有的奥妙。
不执着于当下的有,也能看清楚其发展的边界。
故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那这句话里的‘欲’,我要怎么理解呢?
’周谦问道。
“这个问题特别好,前面我们说到事物一首在变化,那为什么会变化呢?
这个‘欲’正是可以表示一股原动力。
也就是,一定存在着一股力量,在作用着无有的转化,以及有的变化。
你觉得这股力量来自于哪里呢?”
“是来自于‘道’?”
周谦问道。
老者说道:“无和有,只是名字不同,却是同出于道,可以同样称作是玄。
故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也就是,无和有,都是道的状态。
你可以把无变有,有变无的过程称作为‘玄’。
这样你了解什么是本体了吗?”
周谦回答说:“这样我了解到,本体是无有玄同的状态,它可以是临时未显现的‘无’,也可以是临时显现的‘有’,而没有确定的存在状态。”
“所以再回到你刚刚的问题,你要怎么来认知万物呢?”
老者问道。
周谦说:“我是要保持在玄的状态?
这样既不会执着于无,也不会执着于有,而是在无有并存的状态。”
老者回答:“当你领略到这点,也就可以时常从无观有,从有观无,保持在无有玄同的状态。
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也就是,当你保持玄观时,也就可以打开认知天地万物奥妙的大门。”
周谦问道:“有没有什么练习玄观的好方法吗?”
老者答道:“有一个很简单又深刻的呼吸练习,在吸气的时候,假装将对万物的觉知吸进一个原点,回归于“无”,然后在呼气的时候,再将觉知覆盖到有的事物上。
这样,你就在时刻体悟着本体了。”
周谦惊讶地说道:“这个方法很妙啊,可以在一呼一吸间练习玄观,体会无有变化的奥妙。”
老者说到:“第一章很关键,保持认真地学习。
当你在持续练习玄观时,其实己经在体悟道了。”
4周谦再次作揖说到:“感谢老师的指点!
今晚大受启发。
明晚可以再来向您请教吗?”
老者说:“哈哈,今晚的内容足够你体悟一段时间了。
你先认真体悟,实际修行。
等时候到了,我们会再相见。”
说完,老者骑着青牛随着白雾飘散而去。
周谦则是渐渐进入更深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