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完整阅读

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完整阅读

易阴阳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现已完本,主角是赵百汇赵锦衣,由作者“易阴阳”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他带着系统穿越了。一个团队的补贴系统,每日一个成员补贴十块钱。要知道在这个古代,一块钱等于十文钱。发家致富的法子有了,接下来就是赚钱扩展团队!丫鬟?买买买!人头能凑一个是一个。团队逐渐雄壮起来,不但当上了小老爷,还拥有大宅院比肩首富。他每日躺着都能赚上几千文钱,一个字,爽!...

主角:赵百汇赵锦衣   更新:2024-07-10 14: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百汇赵锦衣的现代都市小说《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易阴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现已完本,主角是赵百汇赵锦衣,由作者“易阴阳”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他带着系统穿越了。一个团队的补贴系统,每日一个成员补贴十块钱。要知道在这个古代,一块钱等于十文钱。发家致富的法子有了,接下来就是赚钱扩展团队!丫鬟?买买买!人头能凑一个是一个。团队逐渐雄壮起来,不但当上了小老爷,还拥有大宅院比肩首富。他每日躺着都能赚上几千文钱,一个字,爽!...

《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完整阅读》精彩片段


吃完饭,林学瑾回到书房,拆开父亲的信,刚刚读了几行,就兴奋的站了起来。


“哈哈哈,那老匹夫被罢官了?好啊,好啊,当浮一大白!”

他口中的老匹夫乃是当朝首府。

他一直觉得首府是无能之类,却窃居高位,一心耍弄权谋,不思忠君报国。

他当年想要改变,数次上奏朝廷,都被这老匹夫给驳斥了回来,最终一气之下挂印而去。

想想前年北蛮深入腹地,去年也是数次扣关,烧杀劫掠。

去年的税收又低了,还多地受灾,西部只是最严重罢了。

事实证明了首府的能力不足,于年前被罢官赶出了京师。

而最后经过博弈,他们一系的大佬,做了首府。

他能不高兴吗?

接着往后看,当看到父亲和岳父还有一些好友都劝他会京师受官,他又犹豫了。

在这里,他虽然只是一个副镇长,也就是三老级别的人物。

可是他是真的开心啊。

感觉自己真的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儿。

“老爷,什么事儿啊,这么多人一起给你写信。”林夫人进来为他换蜡烛。

夫妻本是一体,林学瑾没有隐瞒,都跟夫人说了。

“虽然我很高兴,但是说实话,在这里待久了,我并不看好朝廷…”

“我不觉得李首府能够力挽狂澜,要是赵先生的话还差不多。”

在这边待的越久,他越能感受到赵百汇和他们的不同。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

林夫人点点头,退了出去,然后赶紧跑去找锦衣。

他家老爷疯了,居然连大官都不想做了,这怎么有向赵老爷发展进化的趋势啊。

可别,那赵老爷懒得那是…,要不是锦衣她们撑着这个家…

半个小时之后,赵百汇来了,这是这么久以来他第一次登门拜访。

搞的林学瑾居然觉得很惊喜。

“赵先生,您怎么来了?”

“我听你夫人说了你的事情,所以我有些想法。”

“先生请说。”

“你上折子,就说你要做这青江府的知府,同时要军权,条件就是今年税收翻一倍。”

“三年之后,每年缴税八万两以上。”

“我觉得朝廷大概率会答应你的条件。”

林学瑾惊的一下坐起来,“林先生,这成吗?去年青江府一年税收只有两万两千两啊!

今年就要翻倍?三年后要翻四倍?

“我这都是保守的说了,你就照办吧,要是到时候做不到,你大不了再辞官呗。”

林学瑾“…。”

“哈哈,逗你呢,不用担心,到时候真不够,缺多少,我给你补多少。”

“大不了,我就再搞一个神仙酿罢了,小事情罢了。”

不得不说,林学瑾的爹和老丈人给力啊。

在派系里面,就算不是领头的,也是大佬。

一个月不到,林学瑾的任命就快马加鞭来到了桃园镇,跟着来的,还有官服官印。

要是他今天就能去到府城,今天就能够上任!

或者说,也可能是朝廷被那所谓的缴税八万两给刺激到了。

“恭喜先生重获官身。”锦衣一本正经的恭贺。

林学瑾苦笑,“锦衣,你就别取笑我了,我这是重入囚笼了啊。说实话,在这这一年多,是我踏入官场以来,最舒心的一年了。”

“先生别这么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先生在这里当个副镇长,实在是太屈才了。”

“好了锦衣,你就别捧我了,直接说什么事儿吧。”

“嗯,那我就直说了,先生这次上任,我希望能带几个人过去。”

“带谁?”林学瑾眼睛一亮,在他看来,接受了赵百汇新思想教育的这些人都是人才。



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

“看看有没有客栈,找一间客栈住下。”

“是,老爷。”车夫点头,继续赶着马车前行。

来到银行附近的客栈,马车停下,中年人带着夫人从车上下来。

除了夫妻两个,还有三个孩子,两个丫鬟,四个随从。

一行共十一人。

有小厮来引导车夫,让马车从侧面小巷进入客栈后面的院子。

男人带着家人和丫鬟先一步进入客栈。

客栈的大厅很宽敞,装饰也有些档次,只是在中年人眼中一般罢了。

掌柜的迎上来,请几人坐下。

“这位老爷是从外地来的吧,不知要住多久?”

“看情况,先开五天的房间吧。”

美妇人接口处理这些杂事,说,“开三间上房,两间普通房间。”

她们夫妻一间,大儿子十四,小儿子五岁,住一间,女儿十二岁,和两个丫鬟住一间,剩下两间下方给四个随从住。

“上房一间三元,普通客房一元,三间上房和两个普房就是十一元,住五天加三天的押金,一共八十八元。”

“哦,也就是八百八十文钱。”

“元?这是什么钱?”中年人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这是我们这里用的东西,主要是为了方便。”掌柜的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纸币,拿给中年人看。

第一眼看到纸币,中年人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是宝钞?

宝钞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这里的人好大的胆子!居然敢铸钱,这可是死罪!

仿佛看出了中年人的心思,掌柜的笑着说,“这只是为了方便弄的一种凭证,随时可以在银行兑换回银钱。”

“我们老爷也规定不许带出村子,这不是钱!”

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这是两回事。

“何必多此一举。”中年人嘀咕一声,倒也接受了这个说法。

随后他从掌柜的手里接过四种纸币,又愣住了。

“哇,老爷,这东西好漂亮啊,给我看看。”夫人甚至是抢了过去。

几个孩子也都很好奇,就连十四岁,向来稳重的大儿子都忍不住好奇的扭头来看。

谁能不好奇啊,就是中年人不也是一样歪着头瞧 吗。

“这钱真漂亮,掌柜的可以换给我几张新一点的吗?我想收藏起来。”

“这…我们老爷不允许…”

“掌柜的,你不说,我不说,你们老爷怎么会知道呢,是不是?”

“你们这里不是都用这种东西吗?我找其他人换也行啊。”

“夫人,您别为难我了,您要是真的喜欢,那就去旁边银行换,你不说她们不知道你拿来干嘛,还可以要求换新一点的。”

“那行吧,掌柜的,先把房间给我们开好吧。”

夫人递过去一锭一两的银子,说,“找钱给我找你们这里的钱。”

“好。”掌柜的点头,然后找了十二元给她,一张十元,两张二元。

“哈,这是我的了。”夫人拿着几张钱喜滋滋的打量。

真漂亮啊。

掌柜的拿着一个账本,在上面写字记录。

中年人撇了一眼上面的阿拉伯数字,又是一愣。

“掌柜的,你这写的是什么字,我怎么没见过。”

“哦,这是老爷发明的字,简单好用,清晰明了,自从学会写这种字,可是比以前轻松了太多。”

中年人本来想请教一下的,可是自己堂堂一个举人老爷,去请教一个小客栈的掌柜的,实在是拉不下脸。

只好掩饰的说,“你家老爷是个了不起的人啊,真的想拜访一下啊。”

掌柜的骄傲的说,“我们老爷确实厉害,简直就是神人。只不过您想拜访的话,恐怕比较难,我们老爷一般不见客。”


几个丫头忙活着打扫新居,热情无比的高涨。

舍不得将新衣服弄脏弄破,所以换上了以前的旧衣服,里里外外的忙活。

一直忙活到天都快黑了,锦衣才想起来还没吃饭呢,老爷还饿着呢。

这才叫上几个妹妹洗漱,换上好衣裳,然后做饭。

为了乔迁新居,向来有些小抠门的锦衣难得大方一次。

做了四菜一汤,配上雪白的焖大米饭,吃的赵百汇赞不绝口。

“先别走,咱们开个会,第一次家庭会议。”

“老爷,什么是家庭会议。”

赵百汇变魔法一样拿出来五个小笔记本和五只油笔。

在第一个本子右下角郑重的写上三个字--赵锦衣。

“锦衣,这是你的本子和笔,以后走哪里都带着。”

锦衣一脸懵逼,小心翼翼接过本子和笔,仿佛怕碰坏了一般。

“老爷,这上面的字是我的名字吗?”锦衣不认字,只认识简单的一二三四五。

和常用的尺,斗,石,这些字。

而且是认识但是不会写那种。

“老爷…”锦衣的眼睛又红了,老爷对她们实在是太好了,有时候她都会想,她不配老爷对她这么好。

然后就是又一次告诫自己,自己这辈子就是为了照顾老爷报答老爷而来的。

赵百汇依次认真的给其他三个丫头的本子上写上名字,交给她们。

“以后,我会做很多事,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你们都要帮忙做事。”

“老爷您放心,锦衣一定好好做事,把您和这个家照顾好。”

“我说的不是这种,是事业上的事,大概就像镇上那些掌柜的们做的事。”

“掌柜的?老爷,我们也能做掌柜的吗?”锦文好奇的问,显然有些憧憬。

甚至她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她也穿着员外服戴着员外帽,和一群长胡子的大叔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当然可以啦。”

“可是掌柜的不都是男人嘛?”

“格局!要有格局!谁说女子不如男?”

锦绣小声嘀咕,“大家都这么说啊。”

赵百汇瞪了她一眼,一天天的净拆自己的台。

“好了,这些事以后再说,跑题了,现在开始第一项。锦衣,家里现在有多少钱?”

“老爷,这几天咱们买了好多东西,家里还有四两银子,三百二十文钱。”

“嗯,钱是不多,得尽快想办法搞钱。”

“我和你们透个底,我现在的渠道可以稳定每天赚五百文。”

几个丫头很平静,因为现在每天的进项和花销都是她们过手,稍稍算一算就知道多少了。

他们知道老爷是粮商,很有钱,至少对她们来说是很有钱那种。

“两天才赚一两银子,一年才一百多两,太少了。”

几个丫头有点懵,一年一百多两银子还少吗?就是整个青牛镇,一年能赚一百两以上的也没几个吧?

“所以,我从我老家弄来了一个很厉害的东西,以后咱们就多一个主营方向了。”

“卖酒!卖好酒。”

几个丫头叽叽喳喳的问起来,赵百汇没多说,只说东西还要过几天才到。

“下一个议题,以后宅子要怎么布置,需要购置哪些东西,现在钱不够,需要做计划一点点购置。”

女孩子们对这些热情更加高涨。

“第三项议题,以后我准备每天抽出一两个时辰,教你们认字和数学,将来你们都要做管理,不懂这些可不行。”

赵百汇话音刚落,热闹的房子安静了下来,几个丫头仿佛石化了一般看着他。

锦文结结巴巴的开口,“老爷,您说的是真的吗?您真的愿意教我们读书认字?”

在大家的观念里,读书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

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那代价沉重的可怕,至少不是农户人家可以奢望的事情。

就这么说吧,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至少要几个人劳动才能供养的起。

一个上学的读书人,每年上学的钱也需要几个人供养。

读书人用的书,笔,纸,砚,哪一样都不是普通人能奢望的。

家里没有良田百亩,一年收入个三五十两银子,那是想都别想。

而普通农户人家,一家也就两三亩田地,只够自家吃用。

有田十亩,可以称为富农,一年能剩下三五两银子就了不得了。

青牛镇上有一个学堂,里面有老秀才教书。

一年学费就是五两银子!

一个读书人吃穿用度笔墨纸砚加起来,一年最少也要二三十两。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一辈子恐怕也攒不下二三十两银子啊。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一个读书人等于每年二三十两的持续支持,支出年限不确定。

什么时候能收支平衡,鬼都不知道。

想靠这条路赚回投资,那祖坟得着火才行,冒青烟显得有点不够。

听完了几个女孩子的顾虑和疑问,赵百汇笑着说,“就是教你们一点算数和识字,够用就好,你们还打算去科举不成?”

“好了,还有最后一个议题。”

“我准备雇佣长工,只要负责在周边开垦荒地,或在家里做工。”

“招募人数和工钱咱们要好好商量一下,毕竟咱们现在不算富裕。”

“老爷,您打算开垦多少亩地啊?”

“嗯,还不确定,如果先招募二十人左右,一天需要支出多少工钱?男女老幼不限。”

反正他在乎的就是人口数量,男女老幼无所谓,反正都是一个人一天10元补助。

锦衣快速在脑子里盘算,然后说,“普通农户家,一户五六个人,拥有两三亩地,一年下来缴了税,留下一半吃的,剩下卖掉可能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一年下来,基本没有结余。”

“如果老爷开了荒地,少收点税,应该能吸引一些人过来。”

“我不打算收税,也不给分地,这些地我准备种一些好东西。”

“我就给工钱,你们说如果给工钱,给多少合适?”

虽然对老爷的说法不理解,但是老爷说的话就得执行。

老爷说给工钱,那就算工钱。

锦文说,“如果要自己买粮食,那一户人家一年大概要花一两多银子吧?买粗粮做粗粮野菜饼子或粥,应该能生活下来。”

锦绣点点头,“差不多,我以前在家,吃饭都是野菜占大头,一家人一年也就花一两银子左右就够了。”

赵百汇以这个数据为参考,一户人家平均五六个人,夫妻俩加上一两个半大孩子做主力,一年需要花1500文左右的话,平均一个月就是125文左右。

这差不多够基本开销。

翻个倍就是250文,这样就可以不用配野菜吃了吧。

250不怎么好听,那就300吧。

“那这样,我们就以一户人家每个月300文工钱为标准,先招募几户人家试试。”

雇佣一家人一个月只需要花30元钱,还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吗?

“啊?老爷?真给这么多吗?”

“多吗?还好吧。”

“老爷,真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吗?那我可以让我爹娘来吗?”

“锦绣!”锦衣怒喝一声,锦绣吓得缩了缩脖子,泫然欲泣,“对不起,老爷?”

“别怕,别怕,锦衣,不要吼妹妹。反正我需要人手,用谁不是用呢?”

“锦绣,你家人要是愿意过来,那就叫过来吧,其他人也都可以。”

锦绣锦文锦园三个丫头又哭了,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给他磕头。

赵百汇刚拉起来这个,那个就又跪下了。

“起来!都起来!要是不起来,就不让你们家里人过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