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赢子婴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阅读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古代言情《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赢子婴扶苏,由作者“汾清三杯”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他穿越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任皇帝身上,可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六天!好在自己才三岁,他紧握拳头,决心改变这一切!昌平君叛乱后,他一声“大夫,莫走!”改变了嬴政的责罚,将他留在了身边。当统帅,击鼓进军,有着数万的兵权,带领军队,打天下!在外人眼中,他是个仅有三岁就手握兵权的神童!...
《高质量小说阅读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精彩片段
子婴当然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人会理会一个三岁小孩的话,可子婴还是想开口。
看着眼前扶苏落寞的身影,子婴意识到,这不但是千古一帝,还是自己的大父!
不管众人怎么想,子婴还是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三个字细若蚊声,可大殿内这般安静,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众人心中疑惑,这大殿内,怎么突然有小孩的声音?
当看到大王扭头望着自己的长孙子婴时,众人这才恍然过来,原来说话的是小公子子婴!
可咸阳城内,哪个人不知道,这小公子虽然生的可爱喜人,可三岁了压根口不能言啊!
三岁不能言语,这放在民间也是迟缓痴傻之人,大王为了这事没少请大夫前来治疗。
可看完之后,小公子身无异样,只是发育迟缓而已。
这要是在个普通人家,也就是个小事罢了,顶多孩童蠢笨痴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照样可以生活下去。
可子婴,生在的是帝王之家,虽贵为长孙,若是真的蠢笨痴傻,以后与这王位可就无缘了。
但今日,这子婴不言则已,一开口就是这石破天惊之言,恰恰是在这大王最需要支持的时候。
可朝堂议事,毕竟不是儿戏,群臣的议论顿时响起。
“恭喜大王,小公子终于开口,可这决议还望大王三思啊!”
“是啊,三岁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复杂艰辛,大王明断秋毫,此时决不是进攻楚国的最佳时机。”
……
人群议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劝大王三思,可这子婴一开口,让朝堂的气氛变得不一样。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当然要属李斯了。
调集兵马,干系最大的,除了领军的将领外,就要属他了。
当大殿内的群臣和自己一条心时,李斯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他最怕的是这帮武将,为了军功再度抢邀着要去攻打楚国。
好在,李信和蒙恬给他们打了一个样,连这两个猛人都折戟楚国,哪位武将还敢出这个头?
而文官们,李斯倒是不担心,自己虽然掌控全国的后勤调度,可执行下去,免不得其他官员的配合。
动员五十万大军,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从各地汇集,其中的粮草辎重,衣物补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大秦也称得上家大业大,可楚国也是横跨千里的大国,大秦高度施压反而会助长了楚国的内部团结。
负刍虽然不足挂齿,可在大秦半辈子的昌平君已经归了楚国,这就让战争的难度更上了一个档次。
原本,只要再沉默几秒,兴许大王就会从长计议,哪怕依旧要攻打楚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多些准备时间。
可当李斯听到“我赞同”,瞪大了眼睛望着子婴,哭笑不得。
虽然三岁孩童所言,当不得真,可他毕竟是大王的长孙,而此刻又站在高台之上,李斯摸不准大王的想法。
此刻的扶苏也是错愕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能听懂自己的想法,这和以前印象里的反应迟缓的孙子完全不一样。
他望着那幼小的声音,反倒来了兴致,问道:“来,你说说,你为什么赞同要打楚国?”
这话一出,李斯顿时松了口气,这三岁的孩童哪里懂得什么道理?
大王这样一问,等到子婴答不上来,这调集大军的事宜,还可以再缓上一缓。
子婴闻言,站在原地没有立即说话,他自然知道,楚国必灭。
可也不是在今年。
此刻的年月,应该是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
而楚国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23年,时间还需要2年,对于历史系的他来说,这段历史他自然熟悉。
秦王政23年,扶苏差王翦率领五十万大军攻伐楚国,次年楚国灭亡。
这也是子婴敢于接话的原因,楚国这一战必然要打,但,出兵的年月得是明年。
他正在想着,怎么用孩童的语气,来回答自己大父的问题,一旁的赵高倒是先开了口。
望着子婴愣在原地,赵高上前连忙谄笑道:“大王说笑了,小公子今日才开口吐言,哪里知晓这般多的言语,或许是刚才跟着大王念叨了几句,仿着说了句‘我赞同’的话语。”
众臣听到这话,各个都松了口气,赵高说的在理,原来今日小公子才开口说话,兴许是跟着大王念叨了一句赞同。
而此时,李斯终于放下了心来。
大王虽然为人霸道,可他是个明君,不会因一时的怒气而冲动。
当初,自己写的谏逐客令,被多少同僚劝阻,莫要忤逆了大王的意愿。
可大王看完后,还是遵循了正确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并给自己加升到了廷尉。
李斯相信,大王不会这么糊涂!
扶苏心中也默叹了一口气,赵高说得多,小孩子学大人说话也正常,何况自己的孙子今天刚开口,刚才的话当不得真。
他默然地转过头,正想和群臣再辩解一番,可子婴这时候开口了。
“孩儿不懂得天大的道理,只知道,猎物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在它受伤的时候,这时候不给它致命一击,等到它缓过气来,想要猎杀,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股脑儿将话说完,子婴显得有点喘,可这声音实实在在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大殿内的百官,顿时愣住了,没想到子婴不但开口说话,还说的这么流利。
而且举得例子恰到好处,其中道理浅显也真实。
“这……这小公子,竟能答的上来?”
“岂止答的上来,眼下的楚国不就是这副情形么?”
李斯见群臣开始为子婴说话,立刻道:“可……可我大秦,也需要休养时间啊……”
说完,就望向了台上的大王,当看到大王一脸所思,李斯心里暗道坏了。
“猎物最脆弱的时候……”扶苏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激动和一丝诧异。
这句话说得在理,此时的楚国虽然胜了秦国,可负刍夺得王位不争,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当初他认为,二十万大军就可歼灭楚国,也是看在楚国内乱之际。
虽然项燕最后逆天改命,可楚国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
曲、景、昭三家的争权夺势,还在楚国上演。
而最让扶苏诧异的,是子婴竟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想到这里,扶苏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着众臣道:“你们看看,你们饱读诗书,都比不得我孙儿的见识。”
众大臣尴尬地杵在原地,低头汗颜,可转念一想,这没准是大王上朝前嘱咐小公子所言,想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否则,这般三岁就懂得这等道理,岂不是过于妖孽?
何况道理浅薄,这里谁都知道此刻楚国虚弱,可大秦刚刚才败了一仗啊。
此消彼长,还真不能说大秦稳操胜券。
未等李斯说话,一旁的王绾走出人群,再度谏言道:“大王当以国家为重,岂可因一孩童戏言,赔上这国运?”
国夫人一个惊吓,差点从大王怀里跌落,赶忙道:
“大王说甚玩笑,子婴乃是大王长孙,臣妾亲近还来不及呢。”
扶苏笑容随意,“如此就好。”
见大王笑了,国夫人才松了一口气,思索了下道:“我想子婴一个人住怕是寂寞,倒不如来我这院内,也能多找几个伴。”
“芈华被贬才一天,就闹出这么大动静,他在这,不得给你屋顶掀翻了?”
听到大王没有直接拒绝,国夫人继续试探道:“大王说笑了,一个三岁孩子,咋能给我屋顶掀了呢?”
只要大王允许,国夫人觉得小子婴怎么也比胡亥聪慧的多。
而扶苏却已站起身,说道:“不要太贪。”
便往屋外走去。
“大王今夜不留宿吗?”
扶苏停下脚步,回头叹了口气道:“国事繁忙,今夜,寡人还得在书房歇息。”
知道大王今晚无法留宿,国夫人也不挽留,赶忙行礼道:“送大王!”
望着扶苏的背影,国夫人抿着嘴,半晌后道:“来人,研墨!”
……
回了自己的院落,吃了点口食,子婴躺在了自己的床上,午休了起来。
刚才奶娘千恩万谢,被子婴给打发了出去。
今日发生的事,让自己深刻意识到,权利的重要性。
只有手握大权,才可以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醉卧美人膝,那也得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啊!
身为奴仆,纵使在这王宫后院,性命也如草芥这般。
那在民间,连年征伐……
子婴闭上了眼睛,好在,这乱世即将被平定,要不了几年,秦国一统,连年的征战即将结束。
可……大秦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十四年,而自己,也就只有几十天的皇帝命。
想到这里,子婴握紧了拳头。
自己当多久的皇帝不重要,若是自己的大父,可以多活个几十年?
大秦,真的传承下去,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子婴心中隐隐有些期待,眼下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在大秦的征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到这里,子婴也不午休,直接爬了起来。
吵闹着要让奶娘带自己去找大父。
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奶娘,吓了一跳,“我的小公子,大王平日里哪有时间见你?要不先让人给赵大人捎个信问问?”
这等敷衍的话,子婴自然不信,最终无奈,奶娘只得带着子婴去找大王。
可奶娘却想着糊弄子婴,只是在几个角落晃悠,却就是不去大王的书房。
等到了熟悉的路段,子婴想起去书房的路,赶忙让奶娘放自己下来,趁着不注意,一个溜身,直奔大王的书房。
等到奶娘发现,子婴已经跑远了,赶忙上前追去,却又不敢大声喧哗。
子婴转了几个弯,就跑到了扶苏的书房,房门打开,两旁正站着侍卫守护。
侍卫们远远地见着一个小孩跑来,眼尖的已经发现是长孙子婴,却也没拦着。
等到了跟前,子婴一溜烟就钻了进去,侍卫们也没拦着,倒是身后的奶娘,被拦了下来。
看到小公子进去了,奶娘急的直跺脚。
子婴三步两步进了书房,却见扶苏正在桌案前看着书简,眉头紧皱似有难解之题。
宽大的书桌上,摆满了竹简,相互垒起来足有半人高。
子婴刚进屋,扶苏就发现了,却是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地翻看眼前的书简。
忽地,只觉得有人在扯自己的脚,低头一看,只见子婴已经顺着自己的腿往上爬。
见着这白嫩可爱的长孙,扶苏的烦恼顿时消了大半,大笑着顺手把子婴抱了起来,放在在了自己的腿上。
三岁的小孩最是好玩,子婴坐上了扶苏的大腿,肉嘟嘟的小手立刻拿起扶苏刚放下的竹简。
看懂秦朝的小篆文字,对于一个前世历史系的人来说,难度不大。
见子婴胡乱抓摸,扶苏怕他捣乱,立刻移动了大腿,与桌子挪开了点距离。
子婴刚摸到竹简,还没拿稳,就被迫松开了手,只是看到‘粮草’、‘马匹’等字样。
“大父,为何忧虑?”子婴无奈之下,只得盯着扶苏,好奇问道。
扶苏还以为子婴会委屈哭闹,可这小子上来就问这话,倒让扶苏不知道怎么回答?
“粮草?”子婴小心问。
扶苏摇摇头。
“马匹?”
扶苏再度摇摇头,转而问:“你这孩子,生的这般聪慧,为何一直不会说话?”
听到扶苏这话,子婴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表现的有点太超前了?
转而一歪脑袋,认真道:“父亲每日研习,听得多了,倒是都会了点。”
扶苏这才恍然,扶苏自小就受了淳于越的启蒙,除了儒家的君子之礼外,也研习了不少治国之道。
没想到,这小子婴,竟也偷学了不少。
闻言,扶苏哈哈大笑,“没想到,你那父亲没学到多少,倒是给你教会了。”
对于扶苏,扶苏是寄予了厚望,可这性格还得历练,倒是这孙儿这般年纪,就如此聪慧,果真是大秦的喜事。
子婴嘟囔着小嘴,继续道:“大父,你还没说为何事烦恼呢。”
听罢,扶苏止住了笑声,神色一暗,低声道:“还能为何事?当然是为楚国的战事了,你这小娃,懂个甚?”
“昨日不是说,等到开春后,就兴兵伐楚吗?为何还烦恼呢?”
见子婴一脸认真的模样,扶苏叹了口气,“兵马粮草都有,可这将帅却是难寻啊!”
原来是因为这?子婴心中豁然,可这时大父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人选啊,为何会这般?
思索了一番,子婴一脸认真道:“我看不像,大父定是有了人选,却是不想说。”
“哦?”扶苏很是诧异,“这你怎么看得出?”
莫不是,自己的孙子会看相?
子婴歪着脑袋想了下,“为君者,自当运筹帷幄,既然定了伐楚,大父心中肯定有了人选。”
“运筹帷幄?”扶苏嘟囔了一句,似是在思索这话的意思,转而说:“我是有人选,可这比较复杂。”
子婴吓了一跳,自己这说惯了的嘴,差点就露馅了。
于是赶忙接过话茬,道:“大父说的可是外大父?”
扶苏颇感意外,盯着子婴没有说话,可眼眸里的思索还是被子婴看在眼里。
子婴心中一惊,自己是不是太着急了?让大父觉得这一切都是大人教与自己说的话?
若真是这样想,那可就真的弄巧成拙。
如果不是王翦率军,这大秦还能找个统帅六十万大军的将领吗?
没见到子婴,扶苏不露声色,夸赞道:“国夫人用心了,若大秦能胜,得给夫人记上一功。”
听到大王的夸奖,国夫人的笑意更甚,“大王说笑了,妇道人家,也就只能做些个针线活。”
想到了什么,国夫人继续道:“刚收到王兄的来信,正准备去给大王报喜呢,大王需要的青铜物资,约莫三日后即刻抵达咸阳。”
“哦?那可还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看到大王的神情,国夫人心中很满意,有意侧了侧身,让大王可以看到自己身后的红巾。
想着,大王这番前来,除了夸奖自己,今夜是否也会在这留宿?
可扶苏却是问道:“宫内的孩子都在这,子婴呢?”
是啊,子婴呢?
连其他三岁的孩子,都在这绣红巾,子婴这般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不在这里?
扶苏可不觉得,子婴和国夫人会有什么过节,三岁的孩子,哄一哄就完了,哪里懂得记仇呢。
国夫人表情略带一些失望,还以为大王会继续夸赞自己呢,自己可是绣了一条带龙的红巾。
这是给大王单独准备的,还未绣好,可大王这个角度按理说一定能看到啊。
可他,却开口问子婴。
国夫人叹气道:“子婴那孩子,我观他年幼,就没叫来做这般事,寻思着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站在角落里的两个三岁孩子,互望了一眼,脸上都带着委屈。
好家伙,合着子婴是三岁,咱俩不是三岁是吧?
心中不忿,可却不敢在父王面前造次,他们可没有子婴那胆子。
“是这样。”扶苏了然,看向国夫人的眼神,多了些许赞赏之色。
听到子婴不在这里,扶苏转身就要离去。
国夫人愣在原地,这才进来说了不到三句话,怎么大王就要走?
她当然能想到,大王这是要去找子婴,可这也太偏心了吧。
自己可是把秦国重要的青铜物资,给运来了。
连一宿都不愿意留吗?
望着转过去欲走的大王,国夫人的表情哀伤。
胡亥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看到自己的母亲这般神情,不忿道:“父王,子婴我们早就去叫过了,可他听到要来绣红巾,却是不愿意来。”
“嗯?”听到胡亥的话,扶苏疑惑道:“你们谁去叫的?”
如果是胡亥去叫,小子婴那般聪慧肯定是不愿意来。
若是随便派个侍女前去,子婴估摸着也没当回事。
没娘的孩子,就是野啊……
扶苏忍不住感叹道,胡亥如此,那子婴更是如此。
“是娘亲亲自去叫的!”胡亥大声道。
“胡亥!休得胡说!”国夫人自然知晓,和子婴争宠是自寻死路,断然呵斥道。
当初朝前会议后,王翦获得了统帅三军的职位,赵高私下找国夫人商量。
在宫内,得给子婴三分面子。
虽然扶苏被放逐,离的太子之位愈加遥远,可王翦毕竟是扶苏的老丈人。
明面上,切莫造谣闲话,切莫被人抓住了把柄。
当初,赵国就是这反间计,让君臣生了间隙,导致李牧之死,赵国灭亡。
所以,在这个时候,切莫有任何攻击王翦的动作,哪怕是王翦的亲人,免得被大王生疑。
听到胡亥在这意气用事,国夫人真想捂住他的嘴。
可国夫人越是这般,胡亥却越是想说,他岁数也不小,甚至娘亲受了委屈,必须得在父王面前得到公正的待遇。
于是胡亥继续道:“我娘亲亲自去了三次,可子婴每次都不愿意来,还说不来是为了大秦,可我私下知道,他是在玩耍!哪里是为了大秦!”
至于国力发展的事,只能慢慢来。
王翦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带着孙子回来,仿佛像是过年了一般,忍不住又拿起酒碗喝了一口。
这时候,子婴想起了自己来的主要任务。
轻声问:“大外父,你不是生病了么?怎么一直在喝酒?”
听着子婴的问话,王翦一愣,跟着哈哈笑道:“喝酒才能治病呢。”
这就是唬小孩子的话,子婴点点头,对着餐桌另一边的蒙毅道:“蒙将军,记下来,外大父的病情好转,已经可以豪饮三碗了。”
这冷不丁的童言,让在场的众人愣住了。
连要记录的蒙毅也是没反应过来,片刻后,他尴尬地望向王翦将军。
只见他呆呆地望着子婴,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童言无忌,可子婴说这话,却和大人一样,仿佛是来兴师问罪的。
“外大父你怎么流汗了?蒙将军,快记下来,外大父喝酒引得病情复发。”子婴看王翦这样子,心里好笑,又接着道。
倒是一旁的王燕嗔怪道:“子婴,莫要胡闹,吓着你大父了。”
子婴摇摇头,小手揪了几下王翦的胡子。
看着自己外孙这般的模样,王翦这才反应过来,这孙子才三岁啊,不过是在吓自己。
想到这里,王翦哈哈大笑,掩饰自己的尴尬。
欺君之罪,当如何?
王翦不是赵高,不太深知这刑罚,可若要真追究起来,定然会罚他一罚。
可自己装病回雍城,满朝上下,谁人不知?
连大王自己都知晓,今日却是被子婴点破,让王翦一番尴尬。
见爷孙两人又开怀大笑,蒙毅这才放下心来。
这小公子,让自己记录这些,好似是告状,可自己不敢呈上去啊。
你俩还是爷孙,这坏人都让我来当了。
这件事过了后,整个宴会继续进行。
自从封了爵位后,子婴就不再喝奶,和奶娘服侍惯了,一直在身旁跟着。
直吃到日头降下,子婴跟着自己娘亲回了里屋睡觉。
三岁的孩子,自然要早睡,这一晚,连扶苏都被赶了出去。
望着尴尬的父亲,子婴内心打定主意,以后自己长大,坚决不娶武将的女儿,过于霸道。
……
次日一早,洗漱完毕后,子婴便兴冲冲地去找王翦。
他还记得自己的目的,想着法让自己这个外大父回咸阳。
昨日,不过是试探而已,子婴知道,想要说服王翦,自己还得出一番力气。
好在,在自己后院,王燕也没管子婴,让他自己寻去,只是让奶娘随着。
可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王翦,打听了一番才得知,王翦将军,昨夜一直在书房未出来。
“总是这样,老将军呐,睡在书房习惯了。”其中的一位仆人,忍不住吐槽。
子婴点点头,带着奶娘,便又朝着书房赶来。
一旁的守卫,看到是子婴,也都没人拦着,很顺利地便到了书房前。
房门虚掩着,子婴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房门。
这书房可不是自己能进去的,奶娘只得在外面候着。
子婴小心推门而入,进去一看,这满屋的书简竟然比嬴政的书房还多。
墙上一幅硕大的六国舆图挂着,虽说地形没有细细描绘,可也有了大致的轮廓。
子婴记得,大父的书房也有一版,可比外大父这个要详细的多。
作为秦国的大将,王翦自然有资格获取到这样的舆图。
此时的王翦,正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细微的鼾声传来。
子婴没有叫醒王翦,则是小心翼翼打量起了书房的摆设,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简外,王翦趴着的桌子上仿佛有什么东西。
函谷关外,项燕抵达这里已经有些时日,可迟迟不进攻,倒让守关的蒙武摸不准头脑。
项燕来的第三日,数辆高大的攻城车抵达,蒙武磨拳霍霍,让将士们准备好迎敌。
可却是一日无事,项燕压根没有进攻。
“莫非,这项燕只是来看下函谷关的雄壮?”
可这项燕留着不走,总是一个麻烦事。
而到了第五天,整个楚军大营动了起来,等待许久的蒙武以为终于要进攻了。
早早地让人搭箭,运石头,连油锅里的油都烧好了,可四十万大军就这般的退去了。
望着远去的大军,蒙武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
这项燕,可就真个在这函谷关外,待了几日,啥也没干。
……
项燕站在戎车上,望着远处的函谷关,心中忍不住悲愤。
万无一失的运粮计划,可没想到,这王贲就真个敢出城来偷袭运粮队。
一万多的骑兵,竟然丝毫没有抵抗,这本是重大的失误,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被迫后撤。
“你倒是说说,你怎么就丢了粮草?”刚听到军报的项燕,真是想要一刀砍了这屈将军。
跪在地上的屈将军只是耷拉着脑袋,没有说话,可事情已经发生了,项燕也只得接受。
按照军法,这屈将军犯下大错,自当于营帐前斩首示众。
可项燕,却道:“脱了盔甲吧,回你的屈家去吧……”
至于再进攻函谷关,无疑是白白牺牲而已,项燕心中感慨:“这大秦,气数未尽啊……”
楚国三大士族,屈景昭历史悠久,可到了这一代,整个屈家也就没落了。
项燕没有斩杀这位将军,跟了自己这么久,多少有点感情,可脱了军服后,这屈家恐怕没人再庇佑了。
……
咸阳王宫内。
自从不要去国夫人那里请安后,子婴有了大把的悠闲时间。
这个时代,并未太重视教育,三岁的小儿,并不用去上什么幼儿园。
自从定了大梁城的计策后,子婴就在想,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迅速提升大秦的国力?
粮食?
每次看到李斯,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总是感叹,如果这粮食足够,自己哪用费这个心力。
子婴也细细研究了一番,除了提升水利和工具外,并没有办法快速提升粮食的产量。
往后一千多年,大规模的人口爆炸,靠的可不是这些个技术,而是红薯玉米这些个作物。
可自己现在去哪里弄?
找李斯旁敲侧击问了后,才知道,大秦的战船并不发达,相比之下,齐国和楚国的战船要比秦国强上一个档次。
看来,想要去航海寻找食物种子,还得等六国灭亡之后。
子婴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思前想后,子婴想到了一个可以立刻提升大秦实力的东西。
马鞍和马蹄铁!
可这玩意的打造,还得寻觅一个合适的时机,自己年纪太小,奶娘毕竟是女流之辈,自己还得找一个随从护卫。
正想着从哪里找个信得过的护卫时,赵高走进了院子。
看到子婴坐在院落里,正晒着太阳,赶忙上前行礼道:“小公子,大王有请。”
望着这初升的太阳,子婴疑惑道:“这不是上朝的时辰吗?”
“自然,大王是在殿内等着你呢,百官都等着呢。”
“嗯?”子婴一愣,“等我干什么?”
赵高并未多言,立刻招来了奶娘道:“去了你就知道,快,抱着小公子,跟我走。”
……
章台宫内。
嬴政高坐在高台上,笑着望着眼前的李斯。
“大王,王贲将军获得的这十万旦粮草,可是缓解了臣的压力啊。”李斯显得颇为兴奋。
这一正一反之间,等于楚国少了二十万旦的粮草,作为总后勤的他,压力小了许多。
嬴政大笑道:“不错,王贲很不错,有胆有谋。这一次是立了大功,该赏的都要赏。”
城父之战,秦国甚是憋屈,这一次项燕吃了大亏,已然退了回去。
也算是给秦国扳回了一城。
听到大王要给赏赐,不少人十分羡慕。
虽是羡慕,可却不妒忌。
大秦的军功制,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只要你能杀敌,确认后就会赏赐爵位,绝不含糊。
有了爵位就代表了地位,既有土地也有奴仆,还可保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尤其是这殿内的大臣,虽然身居要职,可并未丝毫爵位在身。
他们大部分都是招贤令,引来的各国贤才。
比如李斯,来自楚国,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李斯在楚国这辈子都见不到楚王。
而自己也无法得到升迁。
可来到了大秦,现在的李斯已经升为廷尉,掌管着军队的吃穿用度,被大王封为座上宾,这在楚国是绝无可能。
但,纵使李斯身为廷尉,也只是属于新人,并不属于老秦人。
新人,是不能当兵上阵杀敌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新人无法获得军功。
而想要用新人的身份,来获得爵位这也很难。
李斯估计,自己最多也就能封个卿的爵位,这在大秦的新人中已经是最高。
可老秦人的这些个将领,最高是可以封侯的。
谁不想荫庇子孙?
李斯心中暗叹,自己还得继续努力啊!
就在这时,赵高领着子婴走入了章台宫。
看到子婴进来,不少人面面相觑,而李斯却若有所思。
这袭击陈郢运粮队的计策,乃是爷孙两人合力想出来的。
现在,计谋成功,秦军大获全胜,楚国的危机解除了,莫不是大王要来赏赐子婴?
想到这里,李斯又更羡慕了。
反正是大王自己的长孙,想赏什么,还不是大王自己说了算。
果然,子婴上了高台,就被大王直接抱在了腿上,极尽宠爱。
嬴政对着赵高道:“行了,人来了,把王贲的军报念出来吧。”
众人闻言一愣,军报的内容不是已经知道了么?
十万旦粮草入了大梁城,危机已解。
可大王让赵高还读什么?
赵高噙着笑,转身从袖口取出军报,随手一抖打开后,念道:
“臣得王命,幸不辱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