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名正言顺完整文本阅读

名正言顺完整文本阅读

来点猪头肉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名正言顺》,是作者大大“来点猪头肉”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朱允熥朱允。小说精彩内容概述:洪武二十四年,皇太子朱标薨。朱允熥冲出东宫,提剑质问洪武皇帝,“皇祖父,你要杀我全家?”这皇太孙只能是我来做!......

主角:朱允熥朱允   更新:2024-07-15 09: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的现代都市小说《名正言顺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来点猪头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名正言顺》,是作者大大“来点猪头肉”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朱允熥朱允。小说精彩内容概述:洪武二十四年,皇太子朱标薨。朱允熥冲出东宫,提剑质问洪武皇帝,“皇祖父,你要杀我全家?”这皇太孙只能是我来做!......

《名正言顺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大事已定,这是朱允熥的看法。

前段时间在奉先殿,老朱说了已经定下来了人选,朱允熥不认为自己是被忽悠了。他知道那时候的老朱已经下定了决心,可是这件事情只是私下里谈及。

而这一次在例行的早朝,明面上是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嫡庶之争,实际上就是皇太孙的人选之争,这时候也是彻底的定了下来。

一环套一环。

秦王等皇子回京,立刻在朝堂上表明拥护立太孙。

现在提及嫡庶,就是皇太孙人选明确。

不要让洪武皇帝抓住任何的把柄,要不然他借力打力、一套丝滑小连招下来,事情就明确了。

很多的事情,他一直都是牢牢的掌控着走向。

“八月太子下葬,九月立太孙。”朱允熥忍不住感慨着,说道,“历史上的允炆也是这样,只剩下一个月了。”

说是一个月的时间,可是这段时间也不能闲着。倒不是担心老朱临时改变主意,单纯的就是立太孙之前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各种仪式,各种准备,也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本来还打算回柔仪宫的,但是有小太监来传召,朱允熥自然也只能去武英殿。

抬头看了一眼朱允熥,老朱问道,“这一下开心了?”

“自然开心,这两个月一直都在争这事,能不开心吗?”朱允熥实话实说,“本来还想着得过几天,哪知道一下子就定了下来。”

老朱就说道,“咱此前和你说了定下来,那就定了下来。也不该给允炆任何念想了,免得你们兄弟两个闹到最后不死不休。”

朱允熥也明白这个道理,“是这么回事,继续闹下去是不好。”

“儿子怨咱,孙子也要怨咱。”老朱有些自嘲的说道,“咱啊,只能是孤家寡人了。”

朱允熥就宽慰说道,“也不至于,二叔他们还是孝顺的。允炆就是有些怨言,那也是年纪小不懂事。”

老朱就问道,“十四还小了?这个岁数要是在普通人家,就要算中男了。”

中男,这也就是指还没有到服役的青少年。

服徭役一般以成丁为条件,课税也因成丁与否而有别。

成丁年龄历代有所不同,晋、明、十六岁,秦、南朝的宋、金为十七岁,南朝的齐、隋初为十八岁,宋为二十岁,唐初为二十一岁,汉最初是二十三岁,汉景帝时改为二十岁。

看了一眼朱允熥,老朱说道,“这两年不要你去朝堂观政,你就给咱好好学。在咱跟前学,跟着重臣学,学的差不多了就去观政。要是咱岁数长久点,你在帮着参政、理政。”

朱允熥就说着俏皮话,“那肯定能行,我学个五年、八年,到时候再娶个媳妇。我也想了想,您老人家得活的长久点,要不就没人给我带孩子。”

老朱猛然抬起头,说道,“带孩子?那不成啊,咱也没带过孩子。”

“我哥不是在坤宁宫长大的吗?”朱允熥理直气壮的说道,“总是看过祖母带他吧,也没少抱吧?我现在这个情况,以后有了孩子谁能帮着带?”

老朱放下奏章和毛笔,起身来回踱步,“你哥那会儿好带,不哭不闹,又能吃能睡。允熥呐,那会儿才开国没几年,政事也多。都是你祖母在带,咱能带几回?”

“那您老人家活长久点就是,我才十三,又不是明年就要娶妻生子。”朱允熥找到了依据,说道,“也不指望咱们亲自带是不?您老人家看着点就行,到时候不还是我处置朝政。”

老朱好像看到了点希望,他对亲情无比渴望,对血脉延续无比重视。

“真要是到那会儿,咱得八十了吧?”老朱有些动摇了,说道,“那太久了。”

朱允熥觉得老朱是故意的,强调道,“最多才七十出头,我争取争取出息些,二十就添孩子。那还要七年,您老人家才刚过七十。”

老朱瞪眼,说道,“你就不能长点本事,十八就给咱添个重孙?你想啊,咱刚七十就抱了重孙,得多有福气!允熥,你要是十八添了儿子,咱退位。”

这画大饼的形势陡然就转了,本来还是朱允熥忽悠着想要让老朱对未来有些期盼。

怎么现在忽然间就变了,变成了老朱用皇位作为诱饵,在催生了?

小心思和小手段不够的朱允熥尴尬一笑,“我才十三。”

“十三?”老朱意味深长的说道,“你这心智可不像是十三,说你二十三、三十三,咱都信。就是稚嫩了点,这也是咱让你先不急着观政的原因。学一学,也能闹两年。咱撑得住,咱撑不住了你就一个人了,孤家寡人。”

朱允熥沉默下来,皇帝可能最终还是孤家寡人的结局。

老朱就叹了口气,说道,“明天就让人把东宫给迁出来。”

“不急,我现在还住在柔仪宫就行。”朱允熥就说道,“其他的不说,老四还不到十岁。老五还不到两岁,把他们迁出来哪像话?”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东宫一定要迁,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顺。你要是疼惜你那两个弟弟,咱找一个清净点的宫殿让他们住着。允炆,到时候跟你叔叔们一道去就藩。”

朱允熥看了看老朱,说道,“就不搞留子去母的事了,吕氏掀不起风浪。老四暂且不说,老五还那么小,总不好让他自小没了娘。”

老朱一拍御案,骂道,“妇人之仁!她现在是太子妃,等到你当了皇帝,她就该是皇太后!”

“大明又不是两汉,还能皇太后干政?”朱允熥就怼了起来,“我就是再不喜欢她,她好歹也是让我们姐弟三个长起来了。”

老朱更加生气的说道,“长起来了是长起来了,你名声这些年这么差,不还是她的手段?你那两个姐姐,除了会读书、会吟诗作画,还会什么?你们三个长起来,不还是咱和你爹还在,要不然能长起来?”

朱允熥则回道,“我有本事不就够了?我姐衣食无忧、金枝玉叶,还能让人欺负了?难道让她们学着平阳公主才好?指望她们帮我打天下?”

老朱抓起砚台就朝着朱允熥砸去,朱允熥都不用躲,准头差了十万八千里。

老朱气鼓鼓的指着朱允熥,骂道,“本来还指望你有点雄心,哪知道是个妇人之仁的东西。没打交道的叔叔你护着,和你结怨的弟弟你也护着。该帮你的姐姐没帮到你,你还看的比眼珠子都重!啊,你这么心软,如何坐江山?”

“我有本事,我如何不能照应好自家人?”朱允熥看着老朱,说道,“祖父打江山,不就是让家里人过得好吗?我爹那么辛苦,不也是想着家里人好?我看着家里人,这还能有错?”

老朱指着武英殿殿门,骂道,“滚去奉先殿跪着!”

看着朱允熥气鼓鼓离开的背影,老朱露出笑容,“到底是老大的种,到底是老大教出来的儿子。犟成这样,就不能顺着点咱?!”

老朱随即说道,“召宁妃,让她寻清幽点的宫殿,太子妃迁过去。一应供用不得降等,皇孙出入、进学不得阻拦,只是太子妃,不得让她和朝臣、命妇往来,给她送些经书过去,跟前伺候的人全都换了。东宫现用之人,让宁妃拆散了安排其他地听用。”

老朱沉默片刻,才继续说道,“就不让东宫那些人赐死了,咱老大和儿媳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其他人,就不要去扰他们清净。找个地,让她们诵经祈福。”


常升这边是不是意气风发、行情水涨船高,对朱允熥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他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更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

刚回到柔仪宫,朱有容就跑了过来,“小弟,你跟前的那个人是锦衣卫?”

朱允熥明白过来,说道,“是,皇祖父安排过来的。”

朱有容又期待又紧张的问道,“是听侯你差遣,还是其他?”

“最近在办事,先在手底下做点事。”朱允熥明白自家姐姐的意思,就笑着解释,“这不,刚就是去做得罪人的事情了。”

朱有容一下子喜忧参半起来了,皇祖父愿意让允熥去办差,还将锦衣卫安排过来,那肯定是信任了。可是得罪人的事情,小弟现在最不应该的就是得罪人啊!

朱允熥宽慰着自家大姐,说道,“那事应该差不多了,估计等到父王出殡后就要开始了。只要我不在这段时间犯下大错,跑不了的。”

朱有容瞬间呆住了,随即立刻忍不住的流泪,“真的吗?是真的吗?”

“嗯,前两天皇祖父就说了。”朱允熥笑着解释,“大姐放心就是,这事我心里有数。”

朱有容哽咽起来,这是喜极而泣,“那本来就该是你的!这些年我和有龄也是糊涂,还念她的好,哪知道她如此黑心!我们没能帮你不说,还时常以为你纨绔!”

朱允熥有些手足无措了,女人是最难哄的,“大姐,说这些做什么?你们不怪我就好,说起来好多的事情都瞒着你们。”

朱有容擦着眼泪,说道,“瞒着我们才好!我和有龄也是蠢笨,要是你和我们说了,我们肯定会误了你的大事!”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那就不哭了,你去和二姐说一声。”

朱有容连连点头,随即说道,“那我和她去告诉母妃一声,她肯定也能安心!”

“母妃应该是知道了,那天在奉先殿的时候就说了。”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不过你们也是该去和她说一声,就说她不成器的小儿子现在也算是出息了。”

‘母妃’,自然是指常太子妃了,现在朱有容、朱允熥姐弟可不会太在乎吕氏。

两个姐姐欢天喜地,她们其实对很多的事情都比较懵懂,也不知道一些进展。

要不是郭宁妃时不时的说一下,她们甚至都不明白一些事情。就算是这个年代的人比较早熟,可是归根到底也就是十五、十四,再加上从小就只知道吟诗作对,对于一些事情不理解也正常,这也没什么不好。

她们毕竟是女子,有些事情也没必要让她们学。

朱允熥刚回书房,忍不住头疼起来,“今天我见了勋贵,肯定会有文官知道。”

这件事情根本瞒不住,因为朱允熥就是大张旗鼓的召见在京勋贵。就在五军都督府,和六部官衙当中的五部都不算是一墙之隔,只是千步廊的左右两侧而已。

可以预见的就是文官那边肯定也知道了动静,不过应该是在猜测到底是什么大事让在京勋贵倾巢出动。以及有人如果见到了朱允熥,说不定会想到更多。

谋反、逼宫之类的事情,那些文官肯定不会有这种推测,皇孙没那个本事。就算是他勋贵背景很浓烈,也没本事让所有勋贵都听令。

“估计有人也该知道皇太孙之争到了收官阶段,可是遇到了这个时候,说不定就有些人更急、更疯狂。”朱允熥叹了口气,说道,“从龙之臣倒也罢了,主要是提前站了队,他们没得选!”

朱允熥也明白不是所有的文官都支持朱允炆,哪怕现在朝中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有些对立,可是朱允炆也没本事让所有文官都支持。

不过这些确实不妨碍有些人早早的就想要得到拥立之功,那些人提前下注了。

他们赢了自然是荣华富贵,可是现在眼看着必胜的局面要输了,不急才怪呢!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大意,哪怕十拿九稳的局面也不能掉以轻心。想想看朱允炆就知道了,他此前本来也觉得是十拿九稳了,可是谁知道短时间里风云突变。

千万不能得意忘形,不到被册立的那一刻,就不能觉得稳了!

朱允熥在仔细的思考着一些事情,可能会有的朝堂上的争端,以及朱允炆那边的小动作。

以及现在江夏侯周德兴的事情,也都是要处理的更好一些。恩威并施,他没有想着要用周德兴的九族来立威,没有那样的必要。

只是既然要立威,有些事情就该做、有些事情也不能做的太绝情。

恩,可能也要考虑到。

老朱这样的开国之君可以霸道一点,但是朱允熥到底不是老朱。

张福生小心翼翼的走过来,轻声说道,“殿下,时辰到了,陛下该用膳了。”

朱允熥收回思绪,起身就走。

朱有容和朱有龄可是欢天喜地的,以前姐弟三个还一起吃饭。可是自从来到了柔仪宫之后,小弟从一开始偶尔被皇祖父留下用膳,到现在基本每天都是一起用晚膳。

这可是最好的证明了,家生子那边天天去求见被挡,更别说留下用膳了!

这些事情不只是她们观察到的,也是宁妃娘娘告诉她们的!

看到朱允熥过来,老朱一拍桌子,“都是孙子乖巧的伺候着祖父吃饭,就你倒反天罡,时常还要咱等着你!”

“今天事忙!”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这不是来了么,饭菜正热。”

老朱就说道,“现在是热天,饭菜当然热!等到天冷了,咱要是再等你,还能吃到热饭菜?”

“那就不是我的事,肯定是手底下的人伺候的不尽兴。”朱允熥果断甩锅说道,“皇祖父,今天是真的忙。”

“忙着立威?”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还是说忙着杀伐果断?要让勋贵都知道?”

朱允熥拿起碗筷,对老朱说道,“勋贵这些年有些不成体统,该敲打就敲打、该责罚就责罚,不求他们全都是贤达,能少做点混账事也好。”

这一点老朱再有感触不过了,他一路走来没少见到手下人做的一些恶事。

不要说在开国之后了,就是开国之前,也有不少类似的事情。

只是开国之后,勋贵们骄奢淫逸的速度太快了,照这个样子下去,长此以往了还怎么去压制那些文官?

老朱问道,“你想什么法子让那些勋贵都是中山王那样?”

“中山王?”朱允熥连连摇头,“他那样的勋贵太难得了,纵观历史也找不到几个。勋贵吃喝玩乐、奢靡,我都能接受。勋贵么,几代人拿命拼出来的富贵。只要他们该打仗的时候能骑得来马、领的了兵,这就行!”

老朱打量着朱允熥,眼里的笑意隐藏不住,这个孙儿很好!

朱允熥继续说道,“皇祖父,江夏侯那边就不株连太多了,他们父子肯定是要杀。爵位收回,府中子弟、女眷,安排下如何?”

老朱盯着朱允熥的眼睛,问道,“从轻发落?”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也不是从轻发落,犯下这种事要是从轻发落了,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也不赶尽杀绝,江夏侯到底不一样。给他留个后,也算是成全他和你的情义。”

老朱对此不置可否,似乎不是特别满意。

朱允熥继续说道,“再一个,这事我不想拿去朝堂上说,免得那些文官攻讦勋贵。”

内部处理。

这件事情就在勋贵集团当中内部处理,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波折,这也是朱允熥的想法。

老朱叹了口气说道,“你爹眼看着就要出殡,少点事也好。”

“祖父......”朱允熥刚开口,就准备改口,“皇祖父......”

老朱看着朱允熥,有些期待的说道,“私下里就喊祖父,听着亲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