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画考考官孙涪陵身前,询问此场的规则。孙涪陵是前朝宫廷画师,国破后了无生计靠卖画为生。大华建立,百废待兴,为彰显皇恩,广开科举。由于制举丹青科缺少考官,于是特诏他进入画院任职。
从他的口中杨炯大致了解画考的基本规则。考题写在画纸最上端,题为“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考生依照题目有一炷香时间作画,截止到正午时分,由画院三名考官阅卷后议定胜者。
杨炯要了一张画纸,与完颜骨碌隔了一个身位坐下,拿起画笔准备作画。在开考前杨炯暗自观察了一众考生的画纸,针对“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题目,大家的思路和方向都和金国太子的大差不差。
为了表现考题中的春色,大都选择重点描绘春天开放的鲜花,想在花朵的画法上胜人一筹,画迎春花寓意早春,画桃花李花寓意春浓,画含苞欲放寓意春兴,等等不一而足。相对而言,完颜骨碌的想法更具巧思,不但有迎春花暗合题目,那一点红用鹦鹉的红嘴表现,可谓构思巧妙。
想到这杨炯转头朝右边看去,见朱谦善一脸愁容的和骨碌嘀咕着什么,反观咕噜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如此说来,难怪会觉得他这幅画布局和巧思都是上上之选,唯独那笔触和手法略却显得稚嫩。朱谦善能干预的也就只能是这些了,遇上这么个主子也是糟心。
杨炯收回了神游天外的思绪,专心画了起来。要说这画考考的是技法多一些还是立意多一些很难说,但经历过多年应试教育的杨炯知道,想要从一众平庸的画作中脱颖而出,那必须要做与众不同,眼前一亮,打定主意的杨炯瞬间来了灵感。
时间过的飞快,眼瞅着杨炯的画作已经画到一半的时候,身边突然传出一声低语:“杨少卿跑题了!考题让你画的是春色,你画个仕女干嘛?”杨炯看着坐在一旁的耶律光疑惑道:“太子对丹青也有涉略?”
“谈不上擅长,马马虎虎”
杨炯翻了个白眼:“你倒是谦虚”
耶律光并没有因为杨炯的嬉笑而生气,悄悄靠近继续道:“孤观那骨碌所画与题目甚是向合,这场杨少卿怕是要输了”
杨炯停下画笔,转头说道:“是你观还是你妹妹观?”
这辽国太子撒然一笑,也不恼怒:“难怪孤那眼高于顶的妹妹会对杨少卿称赞有加,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心”
杨炯对这个善变的太子也是无奈,几个时辰前还针锋相对,现在却满是亲近,这能求能伸的做派,难怪会传言他有雄主之姿。
杨炯提起画笔接着完成还未完成的画作,漫不经心道:“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为什么一定是画春色呢?如果考题是红杏出墙,难道大家都要画红杏吗?”
耶律光也是聪明之人,一点就透。抄起画笔就画了起来。要知道,此场画比并非单单的比拼创意巧思,画技构图、色彩运用都在考察之列,所以对耶律光是否领会其中的深意,是否和自己题材一样,杨炯并不甚在意,他有信心击败在场的所有人。想当年自己仿造宋代花鸟画,即使是自己的老师都难辨真假,对付这群人还是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