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穿越:我在宋代的美丽生活全文

第19章

发表时间: 2024-12-25

汴梁城东,那杨楼街任店之畔,一座宅院静静地矗立着。它的外观装修得精巧雅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之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的匠心独运。然而,那精致的表象之下,却难以掩饰内里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华贵气息,这便是审官院同知院江汲的府邸。此刻,江汲的弟弟江洛与江潜,皆带着自家的亲眷,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江汲满怀着热忱,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将一家人迎至后院。一时间,后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阖家团聚于这方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天地。

今日,若仔细琢磨,与其说这是江家欢庆端午的美好佳节,倒不如说是江家三兄弟借着这个传统节日的契机,好不容易齐聚一堂,共叙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络彼此间深厚情谊的珍贵时刻。故而在后院之中,江汲并没有进行过多繁冗复杂的举动,只是神色淡然地差遣府中的仆役们筹备节庆所需的各种用物,精心安排一场丰盛精美的酒宴,而他自己则与两位兄弟悠然自得地闲聊起来,话语间满是久别重逢后的轻松与惬意。

一旁的女眷们仿若也深深洞悉这其中的真意,她们恰似春日里的莺啼燕语般和乐融融,围坐于一处,畅快地叙说着家长里短。而江家的几个小辈,尤其是那尚不足四岁的江玠,自然而然地便成了她们打趣逗乐的最佳目标。江玠生着一张极为可爱的肥嘟嘟圆脸蛋,那粉嫩的肌肤仿佛能掐出水来。也不知被众人那带着宠溺的轻轻捏揉了多少回,小脸上已是布满了樱红的唇印,犹如盛开在春日里的朵朵桃花。江玠身处这众女眷环绕的 “温柔乡” 中,却因年幼懵懂,全然不解其中的风情与乐趣,只是奋力地挣扎着,竭尽全力想要挣脱女眷们那看似 “温柔” 实则 “有力” 的 “纠缠”。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眼睛瞪得大大的,小手小脚不停地挥舞,直把众人逗得开怀大笑,那笑声回荡在整个后院之中,更添了几分节日的欢乐氛围。

女眷与小孩们在那边嬉笑玩乐,热闹非凡,江氏三兄弟这边则开启了严肃的朝堂之事的谈论。

“君瑞,近来叶相可有什么新的举措?” 身着一袭微紫锦服的江汲,面容与江洛、江潜有着几分相似之处,然其年长些许,岁月的沉淀使得他的风度更为沉稳持重,举手投足之间,隐隐约约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气度。他微微眯起双眼,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问道。

叶相,即权三司使叶清臣。在二月份的时候,叶清臣曾向宋仁宗进呈了一份意义重大的奏疏。在奏疏之中,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三司作为全国最为关键的财政枢纽,承担着国家经费以及一应开支的重大重任,而三司的经费来源,需仰仗全国十七路共同供给,此中便迫切需要干练之官员悉心操办。近些年来,荆湖等路向朝廷上缴的钱财、粮食等物亏欠颇为严重,仿若一个不断失血的伤口,若不及时革除此弊端,国家财政的损失将会如同滚雪球一般日益加剧,后果不堪设想。

缘此,叶清臣心怀忧虑,经深思熟虑后,毅然提议遴选一批才具卓异、精明能干的官员出任各路转运使、副使,令其专职办理向朝廷上供钱财之事。为了确保公正且有效地评估这些官员的工作成效,他还精心筹划,将他们的政绩细分为六等,以便能精准衡量与考核。宋仁宗审阅奏疏后,深以为然,欣然采纳了叶清臣的建言,且雷厉风行,责令审官院负责具体施行事宜,期望能借此整饬财政,使国家财路更为顺畅。

既已领受皇帝谕旨,身为审官院要员的江汲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这桩事务忙碌奔走了一番。然而,此令一出,那些被点名的各路官员自是怨声此起彼伏。在他们看来,叶清臣此举,岂不意味着暗指他们能力欠佳?倘若在自己的仕途履历上添此瑕疵,日后又怎能奢望皇帝予以拔擢重用?这无疑是在他们原本顺遂的仕途道路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不满的涟漪。

部分确有真才实学的官员,秉持着自身的底气与自信,自是毫无惧意,坚信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才华,定能在新的考核机制下脱颖而出。然亦有一些官员,自知自身能力有限或心存侥幸,内心忐忑难安,却又不敢公然抵触,毕竟这是皇帝亲准的诏令。于是,他们只得绞尽脑汁,另辟蹊径以求自保。能忝居各路转运使之位者,人脉资源定然颇为丰厚,故而负责考核评定的审官院自是饱受朝廷上下各方的请托说项。一时间,审官院门前车水马龙,说客盈门,各种关系交织缠绕,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

何人之情谊当予应承,何人之情面可予回绝,江汲心中自是泾渭分明。他坚守原则,不为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所动摇,凭借着自己的睿智与果敢,历经月余时光,终使此事顺遂了结。不过,其心底对叶清臣仍存些许牢骚,毕竟出谋划策、摘取功劳者系叶清臣,而开罪众人之事却尽皆推诿于审官院。即便知晓叶清臣此议全然出于公心大义,江汲亦难免会私下嘀咕几句,以宣泄内心那一丝难以言说的憋闷与无奈。

江洛身为三司衙门辖下盐铁司茶案的主官,名义上虽隶属叶清臣麾下,实则二者官阶相差数级,平日根本难有契机与叶清臣有所交集。故而江汲才会以戏谑口吻问询江洛是否知晓叶清臣的近况,话语中既有对兄弟消息灵通程度的调侃,亦有对叶清臣相关事宜的好奇探寻。

“自上次之事后,政事堂的其余几位相公对叶相亦时有微词。听闻宰执陈相公亦曾私下牢骚,抱怨叶相未曾预先知会于他,致使他处境颇为困窘。值此情形之下,即便叶相再如何坚毅笃定、不为外界纷扰所动,恐亦不会再有何新的举措了。” 江洛实则并不知晓详情,只是面带微笑,讲述着自己从别处听闻而来的消息,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调侃,仿佛在诉说着朝堂之上那微妙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风云变幻。

“大哥,听闻底下人传言,就连叶相的诸多门生故旧,对此事亦颇有怨言呢,也不知是真是假。” 反正都是自家人,消息也不会外传,江潜兴致勃勃地讲起了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似乎对这些朝堂秘辛有着无尽的兴趣。

“他们有怨言也是自然。如此良机,不知有多少人对各路转运使的职位虎视眈眈呢。可叶相却并未关照他们,反而将此事交予审官院负责,心里能不埋怨几句?” 江洛笑了起来,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对人性趋利本能的洞察。转运使啊,掌控着一路的财政大权,谁能不心动呢?若不是自己资历不够,恐怕也要央大哥为自己活动活动了,江洛心中暗自思忖,眼神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遗憾。

“叶相品性刚直,眼里容不得半分瑕疵,自然是不会有私心杂念的。” 江汲面带微笑,赞叹有加,语气中满是对叶清臣的敬重与钦佩。在他看来,叶清臣此举虽得罪了不少人,但却是为了朝廷大局着想,实属难能可贵。

“叶相已在三司使这个位置上待了两年有余,也该是时候换人了吧?” 江洛小心翼翼地说着,目光轻轻地投向江汲,眼神中带着些许试探。他深知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又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

出于权力制衡的考量,像中书省、三司、枢密院这类掌握中央核心权力的部门长官,基本上不会让他们长期手握大权。哪怕皇帝对他们再怎么信任有加,每隔几年也得进行人员调换。这是朝廷维持权力平衡、避免一家独大的重要手段。而叶清臣此次的举动,已然触动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经。虽说还没人公然提及,然而朝廷中那些嗅觉敏锐的人却已有所耳闻,已有不少官员向皇帝上书,奏请皇帝调整叶清臣的职位,理由很简单:任职已久,恐生变故,理当退位以避嫌。这些官员打着为朝廷着想的旗号,实则各怀心思,或为自己或为所属势力谋求利益。

当然,江洛倒不是对这个职位有非分之想。就算叶清臣真的退位,按资历排序,怎么也轮不到他。对于这一点,江洛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不过是想探知一下,倘若叶清臣真的退下来,有望接任三司使一职的会是何人罢了。江洛心中明白,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官场关系和权力博弈,一个职位的变动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他只是想提前知晓这官场风云变幻中的一丝端倪,以便在日后的官场生涯中能更好地应对。

“或许吧。” 江汲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微微摇了摇头,并未予以正面回应。他心里清楚,这三司使的人选岂是能随意猜测议论的,其中牵扯到诸多复杂的因素,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相互交织,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权衡与考量,此刻妄下定论实在不妥。

“只是不知朝中上下,究竟何人可担此重任。” 江洛听闻此言,顿时精神一振,双眸瞬间亮了起来,一眨不眨地紧盯着江汲,那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好奇,满心期许能从其口中获取哪怕一丝一毫的线索或是答案,仿佛只要知晓了这个关键信息,就能洞悉朝堂未来的权力布局一般。

“这还得瞧官家与相公们的意旨。” 江汲笑着说道,笑容里透着几分谨慎。他深知这种关乎重要职位任免的事情,决定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以及诸位宰执大臣手中,旁人的揣度往往都只是无根之萍,难成定论,而且随意猜测传播出去,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呢。

“官家能有何意旨,自是虚心纳谏罢了。” 江洛心里明白江汲是担忧自己知晓后,按捺不住去拉关系,以致走漏风声,所以才这般隐晦作答,不肯直白相告。他虽然心中满是无奈与遗憾,却也不好再多做追问,只好满脸无奈与遗憾地应道,话语中隐隐透着一丝失落,仿佛错过了什么极为重要的消息一般。

“大人,门外有数位官人前来拜会。” 趁着一个间隙,一名仆役迈着小碎步,匆匆上前,毕恭毕敬地递上访客的名刺,双手微微颤抖,似乎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得主子不悦。

“端午时节,难得休假一日,竟也不得安宁片刻。” 接过名刺,江汲随意扫了一眼,心中已然知晓有几人是自己无法不见的,毕竟在这官场之上,人情世故、利益往来诸多事宜都需斟酌应对。遂微微苦笑,摇头叹息道:“君瑞,至之,你们且先聊着,我去去便回。” 说罢,便整了整衣衫,抬脚朝着门外走去,那背影透着一丝无奈,却又带着几分身为官员不得不应对诸多繁杂事务的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