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瑛朱遂宁的美文同人小说《大明:朱元璋发誓不杀我!》,由网络作家“刘瑛朱遂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魂穿成刘伯温之子刘瑛!当得知老爹被朱元璋设计,随时会全家扑街的情况下,刘瑛一心想要退隐,当一个富家翁。朱元璋:“你忍心看大明子民水深火热么?大胆,你居然忍心弃万民于不顾……”刘瑛:“要我效力也行,你发誓,你发誓不杀我!”老朱:“我发誓!哪怕你骂咱!咱也绝不杀你!”
《大明:朱元璋发誓不杀我!》精彩片段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屁!我家那老头子,不过就是个求善终而不得的可怜人罢了!”
金陵城外的田间地头,一个约莫十八九的少年一边辛苦地劳作着,一边自言自语的吐槽。
他叫刘瑛,就是那个他口中‘一统江山刘伯温’刘基的小儿子。
只不过,他还有一层身份,那就是他还是个穿越者。
一个现代社会的农业大学大学生,附身在了刘基的小儿子刘瑛身上。
熟知历史的他,再结合记忆,非常清楚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并非传闻之中的那般神乎其神。
只是这个初建的大明朝,挣扎在老朱手底下众多官员当中的一个而已。
而不得不说的,在洪武朝当官,可是个高危职业。
就像你不能否认这个乞丐出生的朱洪武对普通百姓好一般,同样也不能否认这位对官员、功臣的苛刻。
那是动不动就抄家灭族,剥皮充草啊。
所以,今天的他准备扒开自己刚培育的红薯,跟他亲爹摊牌,以手里这个能让天下吃饱饭的玩意,去交换他便宜老爹提前退休。
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爹刘伯温献宝辞官,一死死一家这太可怕了。
一想到这刘瑛忍不住叹了口气:
“我这便宜老爹怎么还不到?难道小娘养的就这么不受待见吗?”
扒开的红薯都被他啃掉好几个了,却还没看到他那便宜亲爹。
于是刘瑛只能找了个树荫的地方,任雕锄头坐下等待,反正今天等不到人他也决不放弃。
说服不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位,还说服不了你老刘吗?
“我说伯温啦!咱可早就听说你这儿子特立独行,一待田间就是大半年时间。”
“会种地的娃咱喜欢,今天你可不能打扰了咱的兴致!”
也正在刘瑛坐下没多久的时候,不远处的田埂上,出现了两个人影。
其中之一,不正就是那个长相端正的自己亲爹么。
另一个人则孔武有力,脸上满是英气的样子,乍一看有些熟悉,可刘瑛却一时想不起来到底在哪见过。
“应该是老爹的同僚,看着满脸英气,富贵逼人的样子,恐怕还是个勋贵也不一定。”
目前正值洪武三年,正值马上要大封功臣的时候,整个金陵处处都有高、官勋贵,刘伯温有那么三五个至交好友,倒也并不奇怪。
“老爹不是传说中很独吗?出了名的不和勋贵亲近,怎么今日却改了性子?带人来我这了?”
起身的刘瑛有些疑惑,不过想想也对,传说还说自家这老子是斩龙脉狂人呢,不也都是无稽之谈!
“父亲!这位是?”
刘瑛上前行礼,哦豁,这个站在自家老爹身边的人好高啊。
“咱叫四爷,与你父亲乃是同僚,你也可以叫我一声叔父。”
刘伯温刚要介绍,却被那魁梧的汉子打断,直接言。
这下刘瑛则更疑惑了,他说他叫四爷,这是分明不想自我介绍,可又叫自己叫他‘叔父’,有着亲近之嫌,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你小子倒也有趣,身为御史中丞的儿子,竟跑到这荒郊野外来种地,吃得了苦,咱喜欢。”
魁梧汉子拍了拍刘瑛的肩膀,脸上的笑容并非惺惺作态。
不错,他就是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作为一个受尽苦楚的乞丐皇帝,这位最神烦的就是那群不事生产,还口口声声天下为公的文人们。
现如今他手下谋臣之首的儿子竟一跑田间地头一待就是半年,怎么能让他不开心,让他喜欢?
“万事有因才有果,我这也是无可奈何,想为父求个恩典,才在这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半年的!”
刘瑛早已决定今天和老爹摊牌,所以说话也就没了顾虑。
“孟宇!”(刘瑛字孟宇)
“休得胡言!”
刘伯温大惊失色,直接怒斥。
求恩典,他这个御史中丞的儿子要求恩典向谁求?不只求吗?现如今朱元璋就在眼前,你这么说,不等于就是在说自己想拍皇帝马屁吗?
皇帝一个不高兴咱们全家都倒霉。
“哦?求恩典,这倒是新鲜。”
“就是不知你不过种了种地能够求到何等恩典?据我所知,当今圣上可是最恨溜须拍马之人啊!”
老朱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他没想到,这刘基的儿子之所以在田间地头劳作半年,只是为了拍自己马屁。
知晓他穷苦出生,所以想用投其所好来求个官位吗?
这样的人,朱元璋最为不齿。
如果刘瑛不说出个道理来,哪怕他是刘伯温的儿子,老朱也不会给半点面子,拖出去宰了再说。
揣摩圣意,绞尽脑汁地逢迎皇帝,必有大的图谋。
“父亲叔父莫急!”
“我非是那揣摩圣意,溜须拍马之徒,这半年的劳作,实乃是在培育新的粮种,现已成功。”
“足可亩产几千斤,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功绩,交予陛下后,要一份恩典,不为过吧?”
刘瑛语出惊人,霎时间不论朱元璋还是刘基都惊呆了。
亩产几千斤的新粮种?怎么可能?
要知道现在只是大明初期啊,寻常的粮食不过亩产数百斤,粮乃国之根本,如果真有亩产几千斤的新型粮种,那可是件足以改变整个大明的大功啊。
比之沙场征战,运筹帷幄还要大的泼天之功。
“放肆…”
“真的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刘伯温又要训斥,却一样被朱元璋打断。
只见这魁梧的汉子一把拉住了刘瑛,急切道:“若是你所言非虚,不论你求什么恩典,咱都会上书陛下竭力帮你争取。”
“但前提是,你所说的都是真的。”
作为皇帝,而且还是个乞丐皇帝,没人比朱元璋更能了解挨饿的滋味了。
他坐上了那个宝座,最大的心愿便就是天下百姓能够吃饱穿暖。
而现在呢,一个能让百姓吃饱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哪怕觉得不可能也依旧激动。
假如是真的呢?
“父亲,叔父请随我来,咱们一看便知!”
刘瑛也不解释,直接带着二人来到田间。
绿油油的红薯藤生长在旱地之中,只见刘瑛蹲下身子,松土后伸手一拔。
一连串红彤彤的红薯,便就被他给拔了出来。
“这!”
“这是粮食?”
朱元璋面色微变,他当过乞丐,何种人间疾苦没有尝过。
莫说是常见的农物,便是观音土他都吃过好几次。天下间所产的粮食、农物他哪里会不晓得,可是却从未见过此物。
刘瑛笑了笑,红薯是明朝中叶才流入中原的,老朱哪里认得?
自己的这个原身刘瑛,向来喜欢折腾一些西洋玩意,作为农业大学生,他一眼就认出了在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里面,居然有红薯种子!
当下,刘瑛也不管红薯上残留的泥土,直接掰断一小节,要送到嘴里。
一只有力的大手猛然抓住了他,还没反应过来之际,朱元璋猛然夺过,将红薯吃进了嘴里。
“不可……”刘伯温急忙开口,这可不一定能吃啊!这下万一吃出什么问题来了,全家都不够杀!
可是,这位天子的面色变了。
是不是粮食,朱元璋一下子就能吃出来,当下他只觉得脑袋一阵空白。
隐约间,他似乎看见了超越强汉、盛唐的大明盛世,在朝着自己招手…
“三千斤,估摸着这一亩地,可足足产出三千斤的这种粮食。”
“真的,这些竟然是真的…”
朱元璋激动了,哪怕在打败陈友谅的时候也没这么激动过。
在这个平均亩产不过两三百斤的大明朝,忽然多出了一种亩产十几倍的农作物,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将这种作物铺开,自此以后大明朝就再也不会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了,意味着人口暴涨,税收也随着暴涨。
这意味着他心心念念的大明朝,将会在数年后无比强盛。
他激动地抓住了刘瑛的胳膊,整个人的情绪已经无以言表。
“哦!对了!”
“求恩典?你想求什么恩典?不论是什么恩典,咱都答应你…帮你求来!”
因为激动,朱元璋差点没暴露自己就是皇帝这个事实,顿了顿赶忙开口道。
刘伯温也是惊了。
相比较长子刘琏,次子刘璟,他对这个小儿子其实是最不上心的。
哪怕他明明知道小儿子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半年,前来看望的也并不是很多。
谁承想,就这么个他不重视的小儿子刘瑛,竟然不声不响地干出了这般的大事。
亩产三千斤的粮食啊,这份功劳,比自己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都还要来得更大一些,也更显眼一些。
“叔父,这番薯我是准备让我爹献于陛下,求个告老还乡恩典的。”
“我自己,别无所求…还望叔父帮我。”
刘瑛很郑重的摊牌了。
忙活了大半年他这是为得什么?不就是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吗?
历史上,他家老爹在明年也一样会告老还乡。
可是呢,那个告老还乡实在是有些流于形式了,住的宅院里都有皇帝的暗桩,一举一动几乎都在监视之中。
那算个哪门子的告老还乡?就是回乡被囚禁罢了!
“告老还乡?”
这下轮到朱元璋愣了,根本不知道刘瑛这是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要知道,这份功劳一旦坐实,那就算给他刘瑛封个侯爵也不为过啊。
搞不好到最后他这个献粮功臣的爵位被他亲爹还要高。
这么大的功劳这小子竟然不为自己求取功名,反倒请求让他爹告老还乡,这是什么操作?
这小子不会是种地种傻了吧?
“孟宇你休得胡言…”
“眼下我大明初立,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何谈告老还乡?”
刘伯温当即怒斥。
眼下的他,还没被封为诚意伯,更加没有体验到朝堂的刀光剑影,如何想告老还乡?
他有这般心思的时候,那已经是封爵之后和皇帝生出嫌隙,才自请告老的。
“为何要让你父告老?”
冷静下来后的朱元璋也很疑惑,当然,一股隐隐的怒火也一并腾升。
他自认为算是个好皇帝,也最不爽臣子脱离自己掌控,如果这小子不说出个道理来,他绝不答应。
“大明不明!这个理由够吗?”
“你说什么?”
刘瑛的这句回答让朱元璋瞬间突出眼球,整个人几乎用吼的来打断余舟的话。
大明不明,那岂不是数自己这个皇帝不称职?
一时间,朱元璋几乎下意识的,就对刘瑛起了杀心,再大的功也都白搭。
“竖子住嘴!”
“当今大明尤其是你一个小小的竖子便能洞悉的?看我不家法伺候。”
刘伯温则是在听见这句话后,整个人顿时冷汗直冒。
当着皇帝的面说大明不明,你怕不是想被千刀万剐?
“你们啊!这是身在局中一叶障目…”
“眼下的大明虽立,但明承元制,元庭的积弊由在,官僚勋贵们的做派依旧与前元一般,此乃惯性……”
“你们说,乞丐出身的皇帝,在得知了这些后将会如何做?贪官污吏、不法勋贵横行,这便就是现在大明的真实状况。”
刘瑛帮二位倒茶,还洗了几个红薯放在了二人身前,自己则一口啃下去然后边吃边道。
语出惊天,以至于就连刘伯温都惊呆了。
自家这小儿子什么时候能有这般见识了?就连自己也才隐隐看到的问题,他竟然能够说得这般明确?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沉默了。
他不知道那些勋贵和官员们有猫腻吗?
当然是知道一些的,但在他看来勋贵们为自己打下了江山,偶尔做几件事情那也还可以容忍。
至于官僚么,他不想容忍但是他们沆瀣一气,你作为大明天子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过问啊。
至少,朝堂上的官员们,在他的眼里还是比较清廉的。
“所以你认为陛下会如何做?”
这个问题,之前的朱元璋没有正视过,毕竟眼下大明初立,功臣封爵这都还没开始呢。
那些耀眼的将星,文臣们和皇帝之间的感情由在。
“依咱看啊!等到陛下重视这个问题后定会整顿朝堂,至于勋贵们,则会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夺去他们手中的权力让他们颐养天年。”
临了朱元璋还加了一句,这也是他现在本来的心思。
都说朱元璋冷血无情屠刀由利,可他却并非刚建国的时候便就如此。
开始的时候,他对勋贵,文臣们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后来那些臣子,勋贵们越来越过分,再加上马皇后和太子相继去世。
这才导致那个原本重感情,还有些温情的洪武大帝彻底放开手脚。
“整顿朝堂?叔父说得不错,到时候的陛下必定会整顿朝堂。”
“只不过,陛下得整顿朝堂,恐怕会与叔父,还有父亲所想的不一样…咱们的这位陛下啊,会选择最简单的整顿,也是最直白的。”
“那就是杀!大杀特杀,一切捕风捉影也好,株连无辜也好,全都是杀!”
“杀他个人头滚滚,杀他个血流成河!”
刘瑛可是清楚地知道,后世的老朱是何等的恐怖。
小罪不杀吗?不存在的。
清官不杀吗?你想多了。
只要对朝堂有利,只要有必要,这位洪武大帝就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翻来覆去地杀,上万上万地杀。
“你胡说…”
这些话令朱元璋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就指着刘瑛叱道。
至于刘伯温,则是直接被吓傻了,自己一家,不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吧?
朱元璋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一蹦三尺高,这么多年的奋斗,他以前所求的不过就是有个安稳的日子,吃口饱饭而已。
而现在呢,建立了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想的也就只有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天下百姓人人爱戴了。
平心而论,如果朝臣和勋贵们真越发得过分,他恐怕真的会像刘瑛所说的那样,大杀功臣,杀他个血流成河。
作为一个从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皇帝,他的心早就比钢铁还要坚硬了。
他不会有负罪感,因为他是一个与百姓共天下的皇帝。
抑制不住的杀心被催发,朱元璋的眼神十分锐利。
一旁的刘伯温浑身早已冷汗直冒,他想去劝住这俩,可此时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我说朝局,叔父为何如此?”
倒是刘瑛有些诧异,毕竟据他所知,勋贵圈子里,真正一心为公,一心为大明的还真就没几个啊。
难道今天就碰上一个了?
“咱…咱是替上位鸣不平,天下百姓都知道,当今圣上乃是有道的明君,怎么到了你小子的口中,却就成了个昏庸无道,嗜杀成性的昏君了呢?”
“天下老百姓,谁不说朱皇帝好?”
气呼呼的朱元璋不开心道,身份没暴露啊,要不然撕了这小子。
“我没说当今陛下昏庸无道啊?嗜杀成性和明君,有冲突吗?”
刘瑛淡淡说道,语气里还带着一些疑惑。
“啥?”
“啥?”
朱元璋和刘伯温异口同声,他们俩都蒙了,嗜杀成性还不是昏君?那怎么样才算是昏君?
“那你觉得,当今圣上怎么样?”
老朱很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在这小子口中的评价,因为他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这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怎么总是频频能语出惊人。
“当然是明君,在我看来,当朝陛下乃是千古难寻的有道明君。”
“他出身寒苦比之汉高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可驱除鞑虏再造中华。”
“不仅如此,当今圣上还勤政爱民,在这一条上,甚至自古无出其右。”
“洪武皇帝,自然是大大的明君,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明君。”
一番言辞,弄得朱元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原来,自己在这小子的眼里竟然如此优秀啊。
而一旁的刘伯温,也终究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话,固然有着拍马屁之嫌,但看陛下的表情,他们一家今日恐怕能逃过这一劫了。
只是,朱元璋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又让他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位可不好糊弄,当即言道:“那你还说他嗜杀成性,今后会将勋贵功臣屠戮殆尽?”
“这些手段,可和有道明君没半点关系。”
这是抓住了刘瑛的小辫子啊,今日的刘瑛要是不解释清楚,怕是难以善了。
“我说过他会杀民吗?功臣勋贵也好,士大夫也罢,他们又有谁是真正的民?”
“在我眼里,真正的民是那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灾害频发却依旧刻意被重税的普通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民。”
“而当今圣上,就是这类人的擎天柱石,难道这还不算有道明君吗?”
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大有是自己知己的感觉。
是啊,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大明朝从来都不是士大夫和勋贵们的大明朝,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民众的大明朝。
为了这些普通民众,他朱元璋可以做任何事,所求的,也不过就是普通民众的一口饱饭,道一声朱皇帝好而已。
这小子,不错,很不错,或许将来可以成为自己儿子的得力助手。
“所以,这就是你想要献上番薯,再求你父归养的原因?所谓的让你父归养,不过就是个幌子?”
老朱亲自给这小子般台阶了,只要这小子点头,那官位厚禄,哪怕其父升爵,也都绝无二话。
“不!我父必须归养,要不然我这一家子啊,早晚都逃不掉当今的屠刀。”
“所以,我献上番薯,想要民众吃饱饭的确不假,但为父亲求个恩典,辞官归乡也确实是最终目的。”
得了,刘瑛根本不上套,开什么玩笑,在洪武朝当官?这不是找死吗?
“孟宇你别说了,为父我清者自清,绝没做过什么乱发害民之事,当今圣上是何等的睿智,如何不知我?绝不会对我出手的…”
刘伯温也赶忙上前来打圆场。
好家伙,刚刚建立的好印象要是就这么崩塌了,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自家这小儿子,怎么就这么爱在生死之前反复横跳呢?
虽然圣上是非分明,但是你真要惹恼了他,生死,也还不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父亲,这您可就错了。”
“您为官的确清廉,不贪不占也并未多出多少违法之事。”
“但您却是御史大夫啊!同样也是士大夫。”
“当今陛下,对民那当然是没的说,但是对士大夫那可就不一样了啊,士大夫在当今身上的眼里,那就是韭菜,想割就割不会有半点心疼。”
“您觉得,以您这脾气,能保证不惹恼了当今,或者被政敌攻坚,让圣上选择放弃你,推你出来平息风波吗?”
刘瑛一字一句地劝说着亲爹。
听得后面的朱元璋是老脸一红。
好家伙,这小子难不成是个妖怪?就连自己那点心思都能被他给料中?
为什么让刘基做御史中丞?不就是他并非淮西人,本身性格又傲,不屑于拉帮结伙吗?
如果真如刘瑛所说,有一天自己开始清理勋贵和重臣了,一旦有些风吹草动的苗头,他刘基就定会是自己推出去平怒的对象。
这小子,还真是啥话都敢往外冒啊。
“不会的!不会如此的!”
刘基当场如遭雷击,这下的他,明白了。
为什么自己会做那御史中丞,为什么他能洞悉天下大势,却洞悉不了这位陛下的心。
原来,原来在必要的时候,自己可以成为刀,也同样可以成为羊啊。
真这般的话,那这个官,还真就不好做下去了。
“咳咳咳!”
“小子,再怎么说叔父也是第一次来见你吧?你就没准备给叔父弄点吃喝!招待叔父?”
被料中了心事的朱元璋赶忙转移话题,这种话,反正不能让这小子在继续说下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