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全文小说》,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绣》,讲述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甜蜜故事,作者“岁月神偷”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即便是这样,勇武的骑兵还在冲锋。但是,就在他们即将冲入明军方阵的一步之遥黄沙的地面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坑,战马修长的腿踩踏在坑中,巨大的冲击力顿时让战马筋断骨折,把马上的骑兵甩落。“先撤,先撤!”元军将领调转马头。他们在距离明军阵地一步之遥的地方,开始撤退,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呵!”山丘上,坐在马扎上的蓝玉不屑的冷笑,“这......
《大明锦绣全文小说》精彩片段
我们的弓箭如流星,划破长空。
无数骑兵在弓箭之下陨落,但是此刻,那些骑兵距离大明的方阵已经不足百步。
“勇士们,冲过去,踩死他们!”元军先锋骑兵之中,扎着发辫的胡人将领大声的嘶吼。
但是下一秒,他狰狞的面目定格了。
只见明军的方阵中,突然推出来,一个个黑漆漆的冰冷的炮筒。
健壮的明军士卒,单手抓着圆形的弹丸,塞进炮膛。
炮身后侧,手持火把的明军狰狞一笑,白烟泛起。
轰隆!
开天辟地一般的爆炸声,无数白色的烟尘大作。
明军阵地中,万炮齐发。
呼啸的弹丸在前进的元军骑兵中,打出一条条血色的死亡通道,遍地黄沙之上,全是殷红的鲜血和残肢断臂。
不只是火炮,更骇人的是那些会爆炸的火箭。
冲锋的元军惊恐的看到,方方正正的箱子里,带着圆如拳头的箭迅雷不及掩耳的射了过来,嗖嗖的鸣叫声中,在他们的身侧爆炸。
火炮,火箭在元军面前,形成了一道火焰的弹幕。
与此同时,无论是弓箭还是床弩,也是调整角度,对着他们的脸,铺天盖地的直射而来。
可即便是这样,勇武的骑兵还在冲锋。
但是,就在他们即将冲入明军方阵的一步之遥黄沙的地面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坑,战马修长的腿踩踏在坑中,巨大的冲击力顿时让战马筋断骨折,把马上的骑兵甩落。
“先撤,先撤!”元军将领调转马头。
他们在距离明军阵地一步之遥的地方,开始撤退,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呵!”山丘上,坐在马扎上的蓝玉不屑的冷笑,“这就撤了?真他娘黄鼠狼生孩子,一窝不如一窝,败兴!”
说着,伸手,“酒来!”
亲兵捧着一碗烈酒上前,“大帅!”
蓝玉看着前方,“去洒在阵前,送那些战死的胡人一程!”
“喏!”
年轻的亲兵大声吼着,双手捧着酒碗,迈着稳重的脚步。
远处敌人的骑兵在发起冲击的地方重新集结,对着明军的方阵咬牙切齿。
此时,年轻的骑兵已经走出了明军的方阵,走到一匹哀嚎的战马面前。
他年轻的面容上,满是刚毅。
手中的酒碗慢慢倾斜。
哗啦,一碗酒,洒在了塞外的黄沙上。
“大帅令,送尔等上路!”
接着,数万大明男儿歇斯底里的疯狂呐喊。
“送你们上路!”
“吼!吼!吼!”士兵们发出邀战的吼声
“哈哈哈!”蓝玉在山丘上,放声大笑。
~~~
元军骑兵的集合地点,元字大旗之下。
头戴金盔的元军领袖面若寒霜,他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一个男人身体和思想达到巅峰的岁数,他叫哈咎。
作为黄金家族阿里不哥的后裔,他一向为手下的勇士和自己的姓氏感到骄傲。
但是今天,他被明军羞辱了。
尽管,在他二十多年的征战岁月中,被明军羞辱了很多次。
可他依然感到撕心裂肺的愤怒。
“月鲁帖木儿!”哈咎对身边的一个将领冷笑道,“你手下的儿郎都是娘们吗?”
叫月鲁帖木儿的男人五十出头,细长的眼睛像狐狸一样,他曾是大明的官,但他最终叛了,叛回自己族人的一方。
“我亲自带着他们冲锋!”月鲁帖木儿轻轻的说了一句,翻身上了战马。
目前阶段,大元只是被赶走,并未被消灭。
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大明功臣,攻破元大都之后,大元丧失了在中原地区的合法统治,成为了丧家之犬。
但是逃到了塞外,并且依然拥有众多兵马的北元,在辽东和草原上仿佛找到了当初祖先那种征战天下的感觉,对新生的大明虎视眈眈。
朱元璋或许在后世被许多文人诟病,但是在军事上,没人能质疑他出色的军事天赋。
从建国开始,朱元璋就把北元当作大明唯一的,也是最难对付的敌人。大明从徐达开始,无数能征善战之将军,率领大明开国的虎狼之师连年北伐。
其中固然有不亚于霍卫之功的捕鱼儿海大捷,蓝玉打得北元皇帝和太子单骑逃走。还有傅友得,宋晟,冯胜等人先后大破北元军队,踏平多个辽东部族。
使得野心勃勃的北元,不敢正面应对大明的锋芒。
咚咚咚!皇城之中,天子召集诸将的鼓声在天地间回荡。
那面鼓,就是朱元璋当年征战时惯用的军鼓,一共有两面,一面竖立在皇城之前,称之为阙。用于天下遭受不平的百姓,鸣冤告状。
另一面竖立在紫禁城的宫墙上,用来召集京城中能征善战的将领。
咚咚咚!鼓声还在回荡,天地之间满是肃杀之气。
这鼓声是如此的令人心潮澎湃,以至于坐在朱元璋身边的朱允熥竟然有些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直接站了起来。
咚咚咚!鼓声还在天地间回响,像是龙吟不肯散去。
朱元璋御案旁,那落在架上,陪着他征战数十年的宝刀,在鼓声中微微摇晃,似乎要挣脱刀鞘的束缚,亮出不可一世的锋芒。
数不清的锦衣卫士,还是铁甲重卒,于奉天殿外肃穆而立,他们的目光锐利,身材挺拔,仿佛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会翻身上马,奔向四方。
“这才是堂堂的开国气象!”朱允熥心中暗道。
看看身边轻抚宝刀面带笑容的朱元璋,发现后者也在看着他。
“小子!”朱元璋沉声道,“爷爷教你怎么打仗!”
~~~~~
鼓声落下,殿中群臣站成一列。
殿外,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头发花白的将军,手持宝剑身着铁甲昂然上殿。
“臣,傅友德参见陛下!”
“臣,冯胜参见陛下!”
“臣,虎威军指挥使!”
“臣,龙威军指挥使!”
“景川侯曹震!”
“定远侯王弼!”
“鹤寿侯张翼!”
“和州伯王虎!”
一声声慷慨的吼声在奉天殿中响起,百战的将们对龙椅上的老人下跪行礼。
“臣,同知都督耿炳文!”
“臣,殿前军指挥使李景隆!”
“臣,武定侯郭英!”
“臣,安陆侯陈百胜!”
“臣,龙骧军指挥使平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吼一般的声音响起,殿下的人都是大明开国的名将。
许多人已是白发苍苍,但站在那里,却依然有着蔑视天下群雄的气势。
朱允熥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郭英小名郭小四,是朱元璋的卫士出身,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
还有那些壮年的,从小就跟随父辈在军中效力,见证大明崛起并且百战百胜的将军们。
这些人,只是大明开国将领的一部分,在边关在边地,还有着大量大明的优秀将领。
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正是朱元璋,也正是大明,敢于出兵塞外,马踏胡地的底气,也是守卫大明疆域,最牢固的根基。
朱允熥在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看着朱允熥。
看到朱允熥坐在朱元璋的边上,几位老臣如宋国公,冯国公等人都是一愣,随即马上低下头。
只有一人傻乎乎的,目不转睛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熥一看到此人,脑子的记忆显出此人的名字,顿时就乐了。
千古第一废物点心,大明战神李景隆!他带领的五十万大军,不但被朱棣追着屁股打!还因为嫉妒手下部将,在手下即将攻破北平城门的时候,下令收兵。
而且此人还是历史上出名的二五仔,建文帝朱允炆对其的信任可谓千古难遇。在他丧权辱国的时候,建文帝的老师们拼命的上书要杀他以正军心,都是建文帝都不许。
可是他最后是怎么报答建文帝的信任呢?
在朱棣大军兵临应天府城下的时候,李景隆和被朱棣事先买通的宫人太监们,作为内应打开了城门。
更讽刺的是,在朱棣登基为皇帝后,叙功,他李景隆竟然是靖难的第一功臣,位置在百官之首。
朱允熥想着,对李景隆微微点头,后者顿时咧嘴大笑,好像毫无心机一样。他那人,长的也是仪表堂堂,一副好皮囊。
他俩是亲戚,按照辈分,朱允熥还要叫李景隆一声表哥。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当成儿子养的外甥。
朱元璋对李文忠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亲儿子吃醋的地方。朱元璋少年饥寒,常受到姐夫李贞的救济和帮助,后来天下大乱,李贞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
见舅如见娘,李文忠拽着朱元璋哭着喊舅舅。朱元璋热泪纵横,让马秀英好好抚养。
李文忠长大之后,也对得起朱元璋对他的培养,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当了皇帝,封李文忠的母亲,就是李景隆的奶奶,已故朱元璋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爹李贞为恩亲侯,
后来在没有任何战功的情况下,李景隆的爷爷,李贞又封为曹国公。他死之后,朱元璋因为当年受过李家的恩惠,又追封李家三代陇西王。
这可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没有的礼遇。
而对自己的外甥,朱元璋更是做到了,娘亲舅大。不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在李文忠死后封为岐阳王,并且因为李文忠英年早逝,一怒之下,杀光了所有给李文忠看病的医生。
后来爱屋及乌,对李景隆这个草包也是恨不得当成亲孙子。给他找老师,给他找媳妇,给他加官进爵,看他成家立业。
想到这些,朱允熥心中冷笑。
老爷子一辈子对亲人都不错,就是对这个李景隆看走了眼。
殿中的武将越来越多,奉天殿中一片金戈铁马之气。
这时,殿外,有几人先后而来。
“臣,徐辉祖!”
“臣,徐增寿!”
徐达的儿子,一门两国公,也是千古佳话。
朱允熥又想笑,那看着人模狗样的徐增寿,可是燕王从小的死党。后来因为私通朱棣,被建文帝一剑捅死了。
此刻,又有几人上殿堂,朱允熥站了起来,遥望前方。
“臣,督军府大都督常升!”
“臣,神机营指挥使,佥院都指挥常森!”
舅舅们来了,常遇春的儿子们也到了。
”臣,蓝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舅老爷也来了!
三人行礼抬头,看到朱元璋身边微笑的朱允熥顿时愣住。
随后三人低头入列,脸上都带着狂色的笑容。
”人齐了?“朱元璋淡淡的,却带着威严的声音响起。
”回陛下!京中指挥使以上将领,全来了!“老迈却依旧雄风在宋国公冯胜说道。
”有个事儿!“朱元璋身子往前靠靠,手托在下巴上。
殿中的虎狼之士,侧耳静听。
”有人,找事儿!“朱元璋淡淡笑道。
不是为别人,他只是为了自己。
朱允熥那来自后世的灵魂知道,这个最尊贵的皇孙,下半生将会是多么的凄惨。
建文防备他,根本没让他就藩。
朱棣害怕他的名分大义,把他圈禁起来。
三十九岁!朱允熥只活到了三十九岁。
前世的张浩,这一世的朱允熥,在三十九岁的年纪,抑郁而死。他的后代,甚至被朱棣逐出了朱家的宗庙。
他既然重生,就不允许这样的惨剧,在他的身上发生。
“我要那个皇位,我要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明帝国!”
大明,大明,多少人心中永远的痛!
痛它的风华绝代,痛它的举世无双,痛它的江山如画,痛它的歌舞升平。
镜子中的朱允熥再次咧嘴笑了起来,目光充满了自信。
“从今天,你是朱元璋的孙子,大明皇孙,朱允熥!”
“尽管你身份尊贵,但是从今天起,你再无一丝退路。”
“如果你退了,等待你的,就是永远暗无天日的圈禁,富贵的牢笼!”
和这一世的皇嫡孙尊贵身份相比,上一世朱允熥的身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他只是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上学当兵,退伍之后为了生计做了网约车司机,起早贪黑赚钱,本本分分生活。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性格的棱角和对世界美好的憧憬,还有曾经那些豪情万丈的抱负,却都被社会抹平。
可是,这个穿越而来的灵魂,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的灵魂,却有着朱允熥这个皇孙所不具有的品质,他对生活的不妥协,对生活的干劲,还有野心。
因为他什么都没有,没有好爹,没有好亲戚,有的只是自己的手,自己的拳头。他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双手来获取。为了得到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他不辞辛苦,他察言观色,任劳任怨甚至有些玩命。
他不但有着野心,还有隐忍,还有坚强,还有善于变通,还有不服输。穷人家的孩子,更不容易被击垮。
最后再看一眼,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露出一丝坚毅的微笑,对外面喊道,“进来吧!”
咚咚,脚踩在地板上的声音。
后面的门被拉开,几个一身白衣的太监,轻手轻脚的跪在朱允熥面前,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卑微和谄媚。
“三爷,奴婢们伺候您更衣!”
太监一张口,说的是有些怪异的汉话。宫里的太监大部分都不是汉人,而是高丽人。
高丽,这个千里之外的北方小国,从古至今都只是天朝的附庸。大明立国之后,高丽本想帮旧主报仇。但是在辽东边境,看到了大明如狼似虎的百战铁骑之后,高丽统兵的将军做出一个英明的决定。
与其带着高丽的士兵送死,不如回去宰了高丽蒙元册封的国王上位,然后请求明朝的册封。
他成功了,他取代了高丽王,成为新的高丽王。但是他的外交策略,和千百年来所有高丽王一样,那就是进献。那地方太穷没什么好东西,所以就进贡给天朝君主最能表示臣服的东西,美女和太监。
朱允熥身边的太监就是高丽人,有个难听的名字,王八耻。
上一世的记忆中,明朝似乎有许多权倾朝野的太监。鼓动明英宗亲征,结果做了蒙古人俘虏的王振,刘瑾为首的八虎,万历年间的冯保,魏忠贤等等。
但是现在,旭日初升的大明帝国中,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允熥的老爹,都极其反感太监。作为国家的掌控者,他们在历史中看到了太多权贵作乱,导致的国家衰落。
所以朱元璋下令,宫中除了在皇子皇孙后宫伺候的太监之外,其余的太监只能用来干粗活。不许他们识字,甚至不许他们随便乱说话。
几个太监服侍之下,朱允熥披麻戴孝浑身白衣。这样无微不至的伺候,让他那颗后世的灵魂很不习惯。
“我自己来吧!”在太监要给他穿鞋的时候,朱允熥自己动手穿上白色的麻鞋。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却吓坏了伺候的太监们,连连磕头。
“奴婢们该死,没伺候好三爷!”
朱允熥在朱标诸子中,论年岁行三,身上暂时还没有爵位,所以宫中太监称三爷。
不理会磕头如捣蒜,战战兢兢的太监,朱允熥穿好鞋,低声问道,“王八耻,他们都去灵前了吗?”
宫中这个随时都能掉脑袋的地方,能混到皇孙身边的太监,都是七窍玲珑心,闻言就知道主子说的是东宫其他人。
比如,朱允熥名义上的后妈,吕氏,还有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
看看左右,低声说道,“三爷,还早呢!”说着,又看看左右,飞快地在朱允熥手里塞了一块东西,“三爷,奴婢看您眼睛不对......”
朱允熥低头一看,是一块姜,他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眼睛,并没有因为亲人去世,悲伤痛哭而产生地红肿。眼睛不红肿,面上就没有愁容。
在这个讲究礼法的年代,如果亲人去世,不嚎啕大哭要死要活,是极为失礼,极为被人诟病的行为。
“有心了!”朱允熥随后在王八耻的肩膀上拍下,就这么一个温和的举动,高丽太监差点落下泪来。
往日这三爷,只会拿他们这些奴婢撒气,何时对他们这么好过!
春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雨水在青石板的地面上,形成条条涓涓细流的小溪。
朱允熥一身孝衣,缓缓走出大门。
朱标的灵柩停在奉安大殿,作为嫡子他要去灵前拜祭,还要守灵。
“啊!太子爷呀,您带了妾身走吧!”
朱允熥的脚刚踏出门,踩在晶莹的雨水上,边上的房间中突然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太子爷呀!你就这么忍心丢下妾身,还有几个孩儿吗?”
哭嚎声中,一群太监宫女,簇拥着一个白衣的妇人,从边上的房间出来。妇人泪如雨下,似乎连走路都站不稳,需要别人搀扶。这正是朱允熥名义上的后妈,太子继妃吕氏。
吕氏的身后,跟着一个泪如雨下的少年,面容和朱允熥有些相似,双眼红肿,双手各牵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这就是朱允熥的二哥,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还有他两个同母弟弟,朱允熞,朱允熙。
一行人哭天抢地,哀嚎着前行。
而朱允熥则是独身一人,矗立雨中。
渐渐地,马上就要遇上。朱允熥狠狠地用手里的姜擦着眼睛,腥辣顿时让他双眼红肿,涕泪交加。
“母妃!”朱允熥在雨中行礼。
“太子爷呀!”然而悲切的吕氏,好像没看到他一样,痛哭着和他擦肩而过。
“呵!”朱允熥心里冷笑,“这个后妈,还真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面子事都不愿意做?”
可是朱允炆却拉着两个弟弟,在朱允熥面前站住了脚,“三弟,听说你早上昏厥了,身体无恙吧?”
朱允炆满脸悲容,语气关切,还真有些兄长的样子。
朱允熥赶紧行礼,“有劳二哥惦记,弟弟无恙!只是......只是父亲突然......我心里实在难受!”说着,朱允熥用袖子遮盖眼睛,哭了起来。
他这一哭,连带着朱允炆和两个小弟弟,也在雨中哭了起来。
身后赶紧有太监上前,给几人撑起雨伞。
朱允炆拉着两个小弟在前,朱允熥落后半步,每走一步,哭声震天。
春风细雨中,几兄弟的身影是那么凄凉,那么萧索。
“阿!”浑身镶满弹片的元军落马惨叫。
下一秒,矫健的明军一锤砸碎了他的脑袋。
天地之间,是最原始的,血与肉的搏杀。
明军像是刺猬,应对草原野狼的爪牙。
圆形的方阵呈环状,像洋葱一层又一层。
元军的骑兵每拨开一层,都要刺痛的落泪。
而且,因为冲锋的骑兵太多,接地面太小战场显得格外拥挤,骑兵渐渐失去了速度。
双方变成了混战,谁先松气,谁就败了。
但是,大明不可能松气。
这里是死地,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死战。
咚咚咚,蓝玉拼命的挥舞双臂,捶打大明的军鼓。
“大帅!”年轻的亲兵跑来,“侧面,数千元军翻身下马,朝咱们冲来!”
咚!
蓝玉敲出最后一个音符,把鼓锤交给别人。
“濮玙!”
“末将在!”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出现。
年轻的将领眉宇间都是英气,盔甲在他身上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带人,推下去!”蓝玉命令。
“喏!”
看着年轻的将领,带着精锐甲士离去,蓝玉对着他的背影大喊,“濮玙,莫堕了你爹的威名!”
濮玙的身形微顿,随后深吸一口气,举着手里的铁骨朵,“大明男儿,死战!”
随后,他带着上千精锐步卒,居高临下的冲击。
他喊的,是他父亲曾经的口号。
濮玙西凉侯,乐浪公濮英之子。
洪武二十年跟随大将军冯胜和蓝玉北伐,北元太尉哈纳出投降。
班师回朝之时,带领三千军兵殿后的濮英被埋伏的元军包围。
三千人全部战死,濮英力战被俘。但是趁着元军不备,抽出腰间匕首。
大呼,大明男儿,死战不降,自杀身亡。
元人感其刚烈,将尸首送归明军。
~~~
战场惨烈到了极点,随时都有人倒下。
蓝玉所在的沙丘侧面,黑压压的元军下马,踩着沙子举着圆盾,拎着弯刀,无声的冲锋。
“大明男儿!”一声怒吼,濮玙在高出冲下。
他身后,无数铁甲步卒发出父辈的嘶吼,“死战!”
“杀虏哇!”
砰,濮玙的铁骨朵砸碎一元军的头颅。
低头撞入元军的人群中,如狼似虎一般左冲右突。
马上,我们或许不是你们的对手。
但是在地上,全身包裹在铁甲中的大明士卒,天下无敌。
元军的钢刀在他们身上摩擦出火花,他们手里的钝器无情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大漠的风,更急了。
一场厮杀,持续到了天黑。
黄沙上都是人类的尸体,还有伤员的惨叫。
蓝玉依旧坐在马扎上,纹丝未动。
~~~
“此战,沈阳侯,徽先伯,怀远侯,宁州男之子皆战死!”
“西凉侯濮玙连换两幅铁甲,阵斩哈咎之侄,阔查帖木儿。”
“臣之大军与贼厮杀一天,死伤........”
念到此处,朱允熥声音有些哽咽,“死伤半数......”
两万多步兵,对三万多骑兵,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为了包抄的其他明军争取时间。
一天时间,一万多人战死。
这是多么惨烈的战斗!
“男儿到死心如铁。”朱允熥继续念道,“军中男人至死,头颅仍望向中原方向......是夜,元军撤退,将臣所剩半数步军团团围住,等待天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