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小说 > 现代都市 > 农门状元路精品全篇

农门状元路精品全篇

鱼素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农门状元路》,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沈青云沈大,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鱼素”,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

主角:沈青云沈大   更新:2024-06-04 04: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青云沈大的现代都市小说《农门状元路精品全篇》,由网络作家“鱼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农门状元路》,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沈青云沈大,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鱼素”,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

《农门状元路精品全篇》精彩片段


沈老头兴奋地搓搓手,“数一数今天卖了多少钱?”

数钱时需要用绳子串起来,沈老头主要负责串,沈青云几人数十文放一叠,四个人同时忙活,不过片刻功夫就把钱数出来了。

陈氏声音里带着激动,“六百二十三文,六百二十三文。”

沈青云也没想到一桶栗子糕能切成六百多块,据他所知,沈大做短工一天也不过才一百二十文。

云氏第一次感觉到赚钱好像并没有那么困难,“爹,娘,糕点好卖,趁着这段时间有栗子,可以多做些卖,不然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云氏的话提醒了沈老头,他沉思了一下,道:“这几天我们都去山里捡板栗,最好带着壳一块儿捡回来,这样能放的时间能久一点,不带壳的要尽快做成糕点。”

婆媳两个点了点头,对沈老头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沈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了,就连几个孩子都不得闲,村里人自然看到了沈家人的动作,但没人去城里,因此也没人知道沈家卖糕点的事。

枞菌分散了村里人的注意力,大家往山里跑,捡的不是毛栗子而是枞菌,镇上更是冒出一茬一茬卖枞菌的小摊贩。

***

“又坏了。”大妹提着半桶栗子,一脸肉疼,家里卖栗子糕赚钱,这些坏掉的栗子就是丢掉的钱。

沈青云从外面回来,正好和大妹撞上。

大妹笑着道:“小叔回来了,灶上蛋羹还热着。”

家里喂了几只鸡,下的蛋都要拿去卖,也只有沈青云才有资格吃。

这几天家里赚钱了,他能每天吃到一个,以前是隔两三天才能吃。

“这些都烂了?”

“是啊,每天都能挑出来半桶,这些还是长虫眼的,那些看着好的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长虫。”大妹无奈道:“这些烂的只能挑出来喂鸡喂猪。”

这些日子,沈老头和陈氏隔天跑一次县城,栗子糕卖的很好,每天都是空着桶回家的。

家里的栗子已经堆满了,要是有虫眼的不及时处理,只会烂的更多,大妹整天忙活,经常累的腰都直不起。

要是栗子能很好的保存,不仅能延长卖栗子糕的时间,还能让大妹轻松点。

“大妹,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毛栗子两三个月都是新鲜的,或者保存起来不会长虫眼?”

大妹摇头,无奈道,“要是有这样的法子我就不用这么忙了。”

沈青云记得,有个同事,年后上班带了很多土特产,其中就包括栗子。

那个同事很喜欢吃生栗子,说是甜脆,这样算起来肯定是保存好的,而且那个同事家里板栗多,完全靠冰箱保存不现实。

那么,一定有法子。

沈青云夜里都没怎么睡好,一直想着栗子保存的事,好在,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有种萝卜干的保存法子,就是晾干水分,搅拌各种调料,随吃随取,而且萝卜干还有水分,香辣脆甜,很适合下饭。

沈青云找到大妹:“大妹,有个保存的法子或许可以试试。”

“啥法子?”

“你挑一些栗子,不要有虫眼的,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晒干水分,这几天日头大,晒一天就差不多了,然后放几天试试,看看会不会长虫?”

大妹有些迟疑:“这法子能行吗?”

“我也不确定,你先试,到时候就知道了。”

“那好,我这就去做。”

***

“青云,‘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你可知何解?”

张秀才拿着他写好的纸,正看着上面的字,问了这么一句。

沈青云站起来,拱手作揖,“学生不知。”

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张秀才还没跟他讲释义,他只能这样回答。

张秀才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情绪复杂,“这句话的意思:小时候不刻苦学习,是很不合时宜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都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识,能有什么作为。”

沈青云不知道他这话是单纯跟他解释,还是另有所指,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

张秀才不再多说,又去点评其他学生去了。

沈青云原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没想到晌午休息时,张秀才让他去书房。

他到书房时,张廷良也在。

张秀才看着两人,“廷良,你学习很好,是个聪明孩子,但考取功名,往往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刻苦,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教你们四书,先从《论语》开始。”

张廷良诧异,“夫子,我们?沈青云跟我一起学?”

他都已经读一年多了,沈青云入学才多久,一个多月而已,就算是他记性再好好,也不可能追上他。

下一瞬,张秀才给了他确切的解释。

“不错,他跟你一起学,再有一个月,青云《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可以学完,这三本学起来相对容易,主要是识字,但是《论语》不一样,以青云的聪颖,我相信他能听懂。”

张秀才看向沈青云,“青云,你可有其他想法?”

沈青云也惊讶,还以为张秀才会循序渐进,不会让他学这么快。

早点学习《论语》,意味着早点接触四书五经,要是学的好,还可以早点下场一试。

“夫子,我想学《论语》。”

“好,老夫果然没看错,不过在学之前,你需要把书提前准备好。”

沈青云上次去过书铺,问过价格,很贵。

“夫子,我能借你的书抄写吗?”

张秀才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告诫道:“目前还是要以目前学的为主,不要因为抄书而分心,切勿因小失大。”

“是。”

张廷良有股被人比下去的挫败感,不服输道:“夫子,我也想借……”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秀才打断了。

“廷良,我会同你父亲说一声,让他给你买好需要的书籍。”

张廷良就算不甘心,也只能应下。

两人从书房出来,张廷良拦在了他面前。

“沈青云,你不要以为记性好就了不起,读书,我不比你差。”

张廷良有自己的傲气,作为族里最聪明的孩子,有那份自信。

沈青云丝毫不示弱,“读书,我也不会比你差。”


***

“爹,你等多久了?”

沈青云跑向沈老头,见他穿的衣裳单薄,寒风凛凛,就这么站着,寒风全都吹在他身上了。

“没多久,刚来一会儿,对了狗蛋,刚才我遇到张秀才了,说是下课了让我去见一下他,是啥事啊?”

“爹,应该是下场考县试的事。”

“啊?县试?”

***

沈老头带着忐忑来坐到了张秀才面前。

张秀才跟他寒暄了两句,给他一张纸,纸上写满了字。

沈老头并不识字,但看得出来字迹工整,纸张整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墨汁。

“这张纸上的字是青云写的。”张秀才开口。

沈老头眼睛一亮,没想到儿子写的这么好看,“多谢夫子用心教导,青云比以前懂事多了,也在您这里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沈老头不怎么会说话,还是绞尽脑汁说了几句恭维话,说完这话,脸都红了。

“青云是个聪明孩子,记性好,学得快,还知道努力,这四年来,他的努力认真我都看在眼里,所以我决定让他下场一试。”

尽管沈青云跟他提了一嘴,听到张秀才这么说,沈老头还是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我是个粗人,我家几代连个读书人都没有,青云还是头一个,至于他能不能考中其实我不强求,在我心里,他只要能做个账房先生我就知足了,要是我家青云能考中,张夫子,我就是当牛做马也得报答你。”

张秀才听了,心里很舒坦,不枉他这么用心教导沈青云。

“青云下场考试,要是能通过县试,到时候可以去好点的书院或者县学,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目前我已经没什么能教他的了,就算不下场,他也该另寻夫子了。”

沈老头挠了挠头,憨憨一笑:“我对这些都不懂,夫子你说是去县学好还是书院好?”

“目前来说,县学和书院各有长处,如果能考中秀才,县学有廪米和廪饩银,当然,要是没有考中秀才,只能进书院了,还得自己出束脩。”张秀才停顿了一下,才道:“书院束脩每年要六两,另外伙食和住宿之类的还要另算。”

沈老头心头一紧,要是这样,读书的开销更大了,这几年,要不是有豆豉支撑着,早就供不起狗蛋了。

至于张秀才说的进县学,沈老头根本没往这方面想,那得是秀才才有资格,狗蛋才读四年,哪里考的中秀才。

就是整个墉县,秀才的数量,也没多少。

至于小河村,更不用了,自打他记事起,就没听见有过秀才,还是小岭村这边的人更有出息,有三个秀才了。

沈老头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沈青云考中秀才,到时候就可以为沈大讨回公道。

要知道,秀才见了县令大人都不用跪,还不用服徭役,是很了不起的‘大人物’。

看张秀才,不用下地干活,光是每年收束脩,日子就比别家过的好。

张秀才又交代了沈老头一些事,这才放人。

沈青云等在外面,看到沈老头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忍不住出声喊他。

沈老头回神,抓住沈青云的肩膀,激动道:“好小子,有出息。”

沈青云有些不好意思,“还没下场,结果怎么样还不清楚。”

回家的路上,沈老头特别有劲,回到村,每见到人,都要主动打招呼。

看得出来,他真的很高兴。

沈青云也不由地跟着开心。

“孩子他娘,把咱们家的大鸡公杀一只。”沈老头刚进院子,就朝着陈氏高兴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